花旗銀行位於裕廊東的分行。(圖:谷歌地圖)
花旗銀行宣布從下個月中旬起,關閉在本地的最後一間分行。不過,需要實體服務的客戶依然能夠前往銀行的財富管理中心尋求幫忙。
花旗銀行通過官網宣布,位於裕廊商業大道21號,也就是裕廊公積金局大廈的分行會在10月12日中午12點起永久關閉。
銀行前天(25日)也通過電郵的方式通知客戶,關閉分行的原因是有越來越多客戶轉向數碼、線上和自助平台的方式來處理銀行交易。
屆時,分行的所有提款機、存款機和支票箱都會停止服務。這些服務將會在本地的其他地點提供,客戶可上網查詢可以在哪些地點找到這些服務。
花旗銀行通過官網宣布,位於裕廊商業大道21號的分行將從10月12日中午12點起關閉。(圖:花旗銀行網站)
花旗銀行發言人答覆《8視界新聞網》詢問時表示,銀行在新加坡採用的是混合運營模式,日常交易以數碼方式來完成、實體中心則是為了財務管理而設計的。因此,關閉裕廊東分行符合銀行的業務戰略。
發言人也說,公司也投資在數碼銀行基礎設施,以便讓幾乎所有的日常交易都可以在花旗銀行的手機應用程式(Citi Mobile App)上完成。
「如今,有超過80%的常見交易都是通過手機應用程式或網絡來完成的,只有約2%的交易是在實體分行進行的。」
不過,開設聯名戶頭和少兒戶頭、為已故者關閉戶頭等需要實體服務的客戶,仍可前往銀行的財富管理中心尋求幫助。
花旗銀行目前有三家財富管理中心,分別設於烏節路、百匯廣場(Parkway Parade)和荷蘭村。
學者:實體銀行開銷巨大
新躍社科大學商學院副教授黎華德博士(Walter Theseira)告訴《8視界新聞網》,傳統的零售銀行業務對銀行基本上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零售銀行基本上是一個成本中心,因為同電子交易相比,實體交易的運營成本比較高。」
因此,零售銀行更多被視為是有利於建立品牌形象和推廣,以及作為高價值服務的接觸點,如:投資銷售。
黎華德博士補充,銀行業有減少實體分行的趨勢,而整體來說,這是有助於提高生產效率的。
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前商學院助理教授胡劍鋒同樣表示,本地不斷上升的業務成本,給銀行在維持實體分行方面帶來了壓力,而花旗銀行的舉措只是整個經濟數碼化的一部分。
「隨著越來越多銀行交易變得數碼化,實體分行的需求一直在下降。長遠來看,將服務數碼化會給整個經濟帶來更大的利益。」
客戶反應參半
過去三、四年來都到實體分行進行交易的洪先生得知花旗銀行將關閉最後一間分行時,感到錯愕。
「當然意外啊,而且還是最後一間了。下來要是有什麼問題,都不知道要去那裡問了,他們的(電話)客服也很難溝通。」
可是,另一名花旗銀行客戶王先生則表示,此宣布對他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因為自己一向來都是使用手機應用程式進行交易的。
在本地擁有逾120年歷史
花旗銀行網站顯示,這家美國銀行是在1902年,於目前的萊佛士坊開設新加坡第一間分行。
花旗銀行也是首個在新加坡設立分行的美國銀行,而新加坡也是花旗銀行全球四大財富樞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