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將積極加強學校基礎設施建設,以滿足不斷變化的教學需求,應對環境和運營等方面的挑戰。
黃循財總理星期天(8月18日)在國慶群眾大會演講中宣布,政府將為所有學校提升學習環境和基礎設施,教育部星期一發文告進一步說明,將主要通過改善學生的學習空間、教師的工作環境、加強學校與社區的連接,以及增加雨棚、無障礙設施等服務設施四個方面來實現。
為了確保課室能夠應對不同規模的教學需求,學校將增加可移動隔板和組建的桌椅,使教學空間更加靈活多變。
教育部長陳振聲在說明會後答覆媒體提問時說:「現在和以後的教學法會融入更多的科技,所以我們得打造新的環境,讓學校有更大的伸縮性來應用這些科技,組織學習活動。」
教育部也將繼續翻新圖書館、科學實驗室等設施,打造可促進協作和溝通等21世紀技能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們能夠在這裡開展小組討論等多元的學習活動。
與此同時,教育部也將為教師提供更好的工作環境,例如增設多用途的儲藏室、方便教職員交流與進行團隊討論的空間,以及可以錄製和準備課件的工作艙。
不僅是硬體設施的提升,教育部也將逐步提高學校的網絡覆蓋率,增加教師和學生的雲端儲存空間,並且通過虛擬實境和增強實境等科技,來提升學生的互動學習體驗。
食堂採用中央廚房配送食物
陳振聲說,未來在食堂、維修和保安等領域,學校會降低對人力的依賴,因此教育部也在積極探索新的模式,降低人力成本,例如,在食堂運營中,採用中央廚房為學校提供和配送食物,讓孩子們可以吃到並且支付得起多元化的餐食。
教育部還將繼續通過刷隔熱塗料、增加風扇、綠植和雨棚等方式,減少氣候變化對學校建築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