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傳統課程,學校和非盈利機構採納特別方式教授學生媒體素養。像觸愛網絡健全服務就以網絡遊戲的形式吸引同學們積極學習。
觸愛網絡健全服務主管姚偉雄說:「例如他們得通過破解謎題來辨認出,如詐騙電郵或簡訊的圖案,或是識別騙局的一些跡象。通過這樣的方式讓他們來學習。」
專家也認為,讓年輕人了解負責任的分享信息至關重要。
南洋理工大學信息健全與網絡研究中心艾迪森教授說:「一些年輕人喜歡分享內容,是因為覺得它們有趣,會讓朋友開心。但有時這可能就牽扯到信息到底是真是假。如果我們讓孩子們看到散播未經證實的信息所導致的實實在在的負面影響,我想這會讓他們更謹慎。」
調查也發現,18歲以下年輕人中,超過六成曾接觸過假信息,而它們主要出現在社交媒體平台。專家表示保護孩子免受假信息危害,家長扮演關鍵角色,特別是隨著深度偽造的出現,家長的介入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