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參觀新郵政的郵件處理中心。(My Community)
作者 侯佩瑜
不少人到日本旅遊都會去日清(Nissin)博物館窺探杯麵是怎麼製作而成的、去紐西蘭就會想看麥盧卡(Manuka)蜂蜜的採集過程,游澳大利亞則是參觀酒莊,了解從種植葡萄到釀酒的生產鏈...... 那在新加坡,我們又有什麼「特產」讓新加坡人或旅客一探究竟呢?其實還不少。
家喻戶曉的Dodo(「嘟嘟」)魚圓食品廠、本土食品老字號大華醬油廠、參與多項國家填土與鑽油工程的永合船務、生產烏打與椰漿飯聞名的Lee Wee & Brothers、以及生產ZAPPY等紙巾品牌的星洲清新集團(Freshening).......
疫情期間新加坡人無法出國旅遊,這類工廠導覽團深得大家的喜愛,如今疫情過後,熱度也未減退,一開放報名就幾乎立即滿額,供不應求。
看來,大家都想親身走入不同的新加坡工廠,認識各個工業領域的苦與樂,了解工廠作業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衣食住行。
紅螞蟻從去年就在留意這些導覽團,至今從未成功報名,不是時間對不上,就是名額被搶光。
導覽團究竟有多受歡迎?
參觀者透過玻璃牆,親睹益多高品質標準產品的製造過程。(益多官網)
其實,自1987年開始,益多(Yakult)就開放廠房作為教育觀光用途,至今已接待超過1萬2000個團,超過47萬名參觀者,包括學前孩童到基層組織、民眾俱樂部、私人企業、政府機構和教育機構等等的各階層人士。
導覽團會向公眾講解益多背後的科學知識,包括其專有的益生菌菌株L paracasei 和Shirota。
目前,益多不在周末舉辦導覽團,所有團都在星期一至星期五,每天舉辦兩場時長90分鐘的導覽團,每團最多40人,碰上學校假期會每天加一場。門票僅需3元4角,參加者都會獲贈益多飲料,報名會在90天前開放。
益多的發言人告訴媒體,自冠病疫情以來,想參觀益多廠房的公眾激增,今年的所有參觀名額都滿了。
儘管需求強勁,它們卻因為要應付日常運作,無法再增加導覽團。 42歲Doreen Ang在保安業工作,她和丈夫為了在星期一帶5歲的兒子參觀益多工廠,特地請年假。
她告訴媒體,她的兒子特別喜歡看麵包廠的視頻,所以她想讓兒子參觀工廠,讓他了解每件產品製成背後所需的大量努力和過程,從而學會珍惜。
新加坡的工廠導覽團目前還不像外國的製造廠、釀酒廠等那樣經過精心安排,因為它們的主要目的是讓訪客更深入了解公司的內部運作。
但由於新加坡人在這方面的興趣越來越濃厚,更多企業也逐漸向公眾敞開了工廠大門。
歐綠保(ALBA)電子垃圾物流和分類中心。(海峽時報)
新加坡非營利組織「我的社區」(My Community)從2023年4月起舉辦「Open My Factory」(暫譯為「敞開我的工廠」)系列導覽活動,召集新加坡工業,讓公眾組團一窺它們如何運作,聽員工分享日常工作點滴。
目前的導覽活動的參觀地點有:永合船務、大華醬油廠、為公共巴士提供維修的易塔通,新郵政的郵件處理中心、歐綠保(ALBA)電子垃圾物流和分類中心、大士垃圾焚化場以及光電力(PacificLight)工廠。
以上的導覽團每月僅舉辦一次,一般收費介於20至30新元,因為參觀地點偏僻,都會安排巴士在參觀地點附近的地鐵站接送。所有收益將捐給「我的社區」,來維持導覽團的運營成本。
永合船務位於裕廊本茱魯巷(Penjuru Lane)一帶的美珍船廠。(聯合早報)
「我的社區」至今已舉辦了50多場導覽團,滿足了1200多人對本土名牌背後運作的「好奇心」。
同樣的這些導覽團也只在工作日舉辦,「我的社區」 創辦人郭俐勇告訴媒體,所有的導覽團都是滿額或接近滿額,各個年齡段的遊客的需求都「相當強勁」。
在永和船廠,公眾可以認識不同船隻的停泊、檢查和修理方式,並聆聽工程師與船長分享他們對海事業的熱忱。
在易塔通的武林(Bulim)車廠之旅中,看巴士上路前,如何進行維修檢查、添油和清潔等工作。
訪客也可參觀各個員工休息室,包括睡眠區、餐廳和娛樂區,「探班」正在休息的巴士司機,也可以向負責運營的工作人員詢問他們迫切想知道的問題。 有訪客就曾向工作人員提問:為什麼同一路線的巴士,偶爾會有兩輛或更多巴士同時到達?
工作人員就會解釋說,這種做法被稱為巴士拖卡(bus bunching),指同一條路線和方向中,兩輛或以上巴士,一輛緊接著(或相距不遠)另一輛行走。出現這種情況是,前方的巴士遇到交通擁擠而導致延誤、前方的巴士乘客上下車花了較長時間等。
在大華醬油廠,訪客也可詢問員工們生抽和老抽的區別,以及最佳烹飪的方式等。
傳統醬油釀造使用的發酵罐。(大華醬油)
而最新「上架」的工廠導覽團,是由裕廊一代的現代汽車集團新加坡創新中心舉辦的。
這是韓國現代汽車集團開設的首個全球創新中心,提供免費的導覽團,可以讓你看機器人種菜、甚至可以試吃和打包新鮮採摘的蔬菜回家,通過VR參觀汽車工廠的全自動化實際運作,體驗在空中車道奔馳以及付費嘗米其林三星廚師的佳肴。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除了周一,每天都有六場導覽團,每團16個人。想報名嗎?再等等吧,今年的導覽團一樣也滿額了。
現代汽車集團新加坡創新中心採用先進科技,經營兩層樓高的智能室內垂直農場,每日可生產超過30公斤食材,並開放公眾參觀。圖為(左一)總統尚達曼到場參觀。(Hyundai Motor Group Innovation Centre Singapore)
導覽團對工廠和訪客互惠互利
通過舉辦此類導覽團,企業可以把自己的創業故事「傳播出去」,除了品牌效益之外,員工在向參觀者講解自己的工作時,也會對自己工作有更大的自主權和自豪感。
大華醬油廠副經理John Ng在他工作的7年里,已經負責講解了超過80多個導覽團。
在參觀的過程中,他除了回答顧客關於不同菜肴搭配什麼醬料的問題,也透露了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自己如何從生產線的質量保證官一路晉升的故事。
「我們的工廠的勞動力也在老齡化,接待導覽團之前,我們需要做很多協調工作,讓工作人員做好準備。不過,當訪客抵達時,這體驗對工人來說又非常新鮮,這讓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格外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