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新的《國際住房負擔能力調查》報告,新加坡的公共住房可負擔程度在全球範圍內名列前茅! 本地的擁屋率已達到近九成,成為全球房屋市場中最能負擔得起住房的國家之一,遠超多個大城市。這個數據背後,體現了政府政策的成功,也讓更多新加坡人實現了擁有自己家的夢想。
新加坡住房可負擔性的全球排名從去年的第47名,一舉躍升至第11名!建屋發展局的文告指出,公共住房的負擔能力依然是我國住房市場的一大亮點,顯示出新加坡在住房政策上的持續努力與成功。
與此同時,根據美國非盈利研究組織城市土地學會發布的《2023年亞太住房可獲得性指數》報告,新加坡的公共住房在亞太地區的11個國家中依然最為負擔得起。
報告指出,政府組屋的中位數價格相當於家庭收入中位數的4.7倍,而在其他大城市如北京、馬尼拉和深圳,這一比例則高達25至32倍。相比之下,新加坡的住房價格對普通家庭而言顯得格外合理和可負擔。
何為「可負擔」?
根據城市土地學會的標準,房價與收入的比例少於5倍意味著住房價格是可以負擔得起的。而新加坡組屋的4.7倍中位數正好符合這一標準,彰顯了新加坡政府在確保住房可負擔性方面的努力與成效。
新加坡擁有全球領先的高擁房率,主要是由於政府有效的住房政策、公共住房計劃、經濟穩定以及強有力的社會保障體系共同作用。
新加坡建屋發展局(HDB)自1960年成立以來,致力於為國民提供可負擔、優質的公共住房。HDB組屋占全新加坡住房的80%以上,大多數新加坡居民能夠通過政府的補貼和優惠政策購買到價格合理的房屋。這項計劃為全國提供了大量的經濟實惠住房,推動了高擁房率的實現。
政府為符合條件的首次購房者提供一系列購房津貼和補貼。低收入家庭可以通過各種住房補貼(如特別住房津貼、額外住房補貼等)獲得資助,從而降低購房成本。首次購房者的津貼也鼓勵了年輕家庭儘早進入房屋市場,進一步提高了擁房率。
新加坡政府對住房供應和需求進行嚴格的管理,避免了房價大幅波動。通過長期規劃,政府能夠確保住房供應能夠滿足人口增長的需求,維持了較為平穩的房價和市場穩定。政府也會定期根據需求變化調整組屋的供應,確保住房可負擔性。
新加坡經濟長期保持穩定增長,這使得大多數居民有相對較高的可支配收入來購買房屋。高收入水平和就業穩定性也增強了居民購房的信心,推動了高擁房率。
政府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居民貸款購房,包括提供低息的HDB貸款,首付較低,以及較長的還款期限。這些措施使得普通家庭能夠更輕鬆地負擔房貸,促進了家庭的購房率。
在新加坡,擁有房產被視為財務穩定和社會地位的象徵,且長期持有房產也被認為是一種財富積累的方式。這種社會觀念鼓勵居民努力工作存錢,最終實現買房的目標。
這些綜合因素使得新加坡能夠實現全球領先的高擁房率,同時維持了住房市場的穩定與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