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期宣布了一系列措施,旨在放寬醫療領域對外資的限制,以期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這一改革舉措被看作是向新加坡等地的私人醫療企業提供潛在機遇的重要步驟。分析師們普遍認為,改革將為中國醫療行業帶來新的可能性,這也為新加坡企業帶來了可觀的投資收益。
圖源:FACEBOOK
中國醫療行業因其高度競爭性和嚴格的監管環境而聞名。據中國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藥監局的公告,計劃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八個城市及海南全島允許設立外商獨資醫院。同時,也將在特定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貿港開放人體幹細胞、基因診斷開發等領域的投資。
新政策意味著更多可能性
新加坡醫療保健業者對新政策表示歡迎。IHH醫療集團(北亞洲)區域執行長曾慶廉醫生表示,他們期待通過政策變化,與當地團隊和社區合作,提升滿足中國民眾不斷變化的醫療需求的能力,並把握新的機遇。
康盛醫療集團執行長王俊力醫生也表示,他們預計在新政策下,可以與在中國的合作夥伴在更加強大的創新環境中緊密合作,推動公司在東南亞的業務發展。
圖源:FACEBOOK
王俊力醫生認為,中國的新措施將創造一個更具活力的創新環境,吸引更多國際企業進入中國醫療領域。然而,他也指出,要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新加坡醫療企業需要克服諸多挑戰,包括建立品牌聲譽、適應中國的市場動態和監管環境。
投資仍需考量風險與回報
新加坡興業銀行股票研究主管Shekhar Jaiswal在接受採訪時指出,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和日益增長的健康意識為私立醫療保健領域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他也提醒,由於行業的高度監管和激烈競爭,新加坡公司在中國醫療領域的投資規模尚不明朗,且利潤率和回報周期可能不會很理想。
中國銀河國際證券分析師鄭偉權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提到,中國的公共醫療保險體系非常全面,使得普通民眾可以以較低成本享受醫療服務,這可能會限制私立醫院的需求。此外,私立醫院在吸引醫療人才方面也面臨挑戰,因為公立醫院的醫生通常處理的病例更多,社會地位也更高。
圖源:CNA
總的來說,中國醫療領域的進一步開放為新加坡醫療業者提供了新的機遇,但同時也帶來了不少挑戰。如何在競爭激烈和高度受管制的環境中找到合適的定位,將是新加坡企業在中國市場取得成功的關鍵。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新措施的實際效果和影響將逐漸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