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和軒俱樂部出版組主任兼陳嘉庚誕辰150周年紀念展策展人林少彬(左一)向前外交部長楊榮文(左二)講解陳嘉庚當年事跡;第二排左起為怡和軒俱樂部主席胡財輝、陳嘉庚基金副主席郭文龍(手持水瓶者)。(張俊傑攝)
從辛亥革命、抗日戰爭到日軍南侵占領新加坡,已故著名企業家、教育家及慈善家陳嘉庚,經歷中國和新加坡歷史上的動盪時期。作為新加坡歷史人物之一,國人應銘記這名華社領袖的貢獻,並從他的生活和精神中得到啟發。
前外交部長楊榮文星期六(10月5日)以主賓身份,為陳嘉庚誕辰150周年紀念展暨陳嘉庚基金先賢館16周年慶開幕儀式致辭時,讚賞陳嘉庚是殫精竭慮的社會先賢,在歷史的每一個階段都響應號召,作出巨大貢獻。
楊榮文在致辭時回顧陳嘉庚生平和重要史跡,指這名先賢的個人犧牲與付出,對中國和新加坡產生持久深遠的影響。
1874年出生在中國福建同安的陳嘉庚,17歲下南洋隨父親從商,後來於1904年創業,經營黃梨、橡膠等產業,被譽為東南亞橡膠大王。楊榮文指陳嘉庚是一位非常傑出的商人,且熱心教育,把大部分賺到的錢用於慈善事業和辦學,曾參與創辦本地多所學校包括道南學校、愛同學校、華僑中學等。
陳嘉庚誕辰150周年紀念展從即日起至10月30日,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5時,免費開放給公眾參觀,地點在武吉巴梳路43號的怡和軒俱樂部。(張俊傑攝)
楊榮文說,重視教育的理念,至今還在新加坡商會和宗鄉會館中延續。本地華文報章秉持同樣的精神,以自強為目的,在周刊討論社會問題。這一傳統至今仍在《聯合早報》的報道中延續。
紀念展展示新發掘史料和文獻
怡和軒俱樂部主席胡財輝說,這次紀念展將展示許多新發掘的史料和文獻,珍貴的資料揭示陳嘉庚當年如何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引領行業變革及設立水產航海學校培養人才,開創教育新局面等細節。
成立於1895年的怡和軒俱樂部,原為福建商人組成的俱樂部,是本地極少數歷史超過百年的華人俱樂部。1923年,陳嘉庚當選怡和軒主席,直到1947年卸任。在任期間,陳嘉庚以怡和軒為大本營,領導海外華人進行一系列抗日救亡活動。
陳嘉庚基金主席陳漢棟指出,陳嘉庚的開拓與奉獻精神,激勵一代又一代有志之士,為新加坡的發展前仆後繼、各盡其能,為鑄就新加坡今日的輝煌,奠定堅實的基礎。
陳嘉庚誕辰150周年紀念展從即日起至10月30日,每天上午10時至下午5時,免費開放給公眾參觀,周末提供導覽服務,地點在武吉巴梳路43號的怡和軒俱樂部。
除了紀念展,位於怡和軒俱樂部一樓的陳嘉庚基金先賢館,在整修後也以全新面貌迎客,展示更多具有歷史價值的資料、圖片和實物,為公眾提供更豐富的參觀體驗。
陳嘉庚基金先賢館於2008年建立,展示包括陳嘉庚、陳六使、李光前等多位20世紀本地華人知名社會領袖的重要貢獻,讓大家在緬懷先賢的同時,也更深入地了解和認識新加坡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