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加坡,作為醫生從政反而更容易?

2024-10-06

平時我們聽新加坡的新聞,經常聽到有些政府官員被稱為「XX醫生」,這是怎麼回事?莫不是翻譯出了問題?

英語裡doctor既是醫生又是博士的意思,而博士在西方都是非常受尊敬的,很多人的抬頭博士永遠放最前。

而且,這些政府官員,他們真的是擁有醫生背景呢!

那為什麼以前從事醫學,後來又成為了新加坡政府高官呢?

在新加坡,醫生是備受尊敬的職業。

新加坡的醫療體系在國際上享有很高聲譽,能成為醫生往往意味著具備優秀的學術能力、專業技能和良好的品德素養

民眾對醫生高度信任,這種信任和尊重也會延伸到他們從政之後。因此即使他們擔任政府官員,人們仍習慣以 「醫生」 來稱呼。

新加坡政府也有邀請社會各行業精英從政的傳統。

政府認為,不同領域的傑出人才可以為政府決策和治理帶來多元化的視角和專業知識。

醫生作為專業人士中的佼佼者,具備嚴謹的思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應對複雜情況的心理素質等,這些特質對於政府管理和決策工作非常有價值。

例如,外交部長維文醫生曾是著名的眼科醫生,還擔任過新加坡中央醫院的 CEO;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是優秀的外科醫生,曾在新加坡中央醫院等任職。

他們在醫學領域取得卓越成就後投身政治領域,為國家的治理和發展貢獻力量。

從醫的經歷培養了他們的責任感、溝通能力、抗壓能力和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懷等。這些能力和素質在政府管理工作中同樣至關重要。

醫生在職業生涯中需要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理解他們的需求和擔憂,這有助於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

在面對複雜的病情和緊急情況時,醫生需要迅速做出決策並承擔相應責任,這也鍛鍊了他們的決策能力和應對壓力的能力。

而且,醫生對生命的尊重和關懷使他們在制定政策時更能考慮到民眾的福祉和需求。

再附加一個栗子的個人想法,醫生在新加坡的收入不菲,有些自己開診所的醫生收入甚至比從政還要高。如果一位高收入的醫生願意放棄現在的高額職業收入而從政,說明他/她一定是想為民眾做些什麼,或者是為了理想才放棄現在的工作。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給大家分享一下一些新加坡知名醫生從政的案例

外交部長維文醫生:

維文畢業於新加坡國立大學,擁有醫學學位。他曾是著名的眼科醫生,還擔任過新加坡中央醫院的 CEO。他在外交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代表新加坡在國際舞台上積極參與各項事務和談判,對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和國際關係有著重要影響力。

國防部長黃永宏醫生:

黃永宏於 1987 年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外科醫學碩士學位,1990 年成為新加坡醫學院院士。2001 年步入政壇,2011 年詩開始擔任新加坡國防部長,並於 2015 年獲得連任。他在國防事務和軍事戰略等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和領導能力。

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龍醫生:

陳詩龍也是醫生出身,後擔任新加坡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在經濟和貿易等領域參與政策制定和推動相關工作的開展。

衛生部新聞部高級政務部長普傑立:

他在醫療衛生領域有著專業背景和經驗,在應對公共衛生事務、醫療政策制定以及協調相關部門工作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在疫情期間就新加坡的醫療情況發表相關聲明並提出應對措施。


相关文章

  • 真實記錄,我在新加坡受鞭刑的全過程!要向執行官說「謝謝」
  • 新加坡建築公司注意了!必須註冊CRS系統,否則無法申請WP/SP!
  • 最新一輪CDC優惠券派發!皇后手把手教你拿,再附上各大超市釋出的好康!500元這樣花~💸
  • 比爾·蓋茨盛讚:新加坡確實令人讚嘆,迫不及待想再來
  • 新加坡打工人要更加努力了
  • 新加坡外觀專利申請指南
  • 四海傳福 新加坡這家百年醫院,為何以閩人的名字命名?
  • 冠病永遠在你我左右 當局苦口婆心,人們卻漫不經心?
  • 比爾·蓋茨新加坡對話:當AGI重塑教育未來,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