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新加坡幾千人聚集這裡,只為見最後一面!

2024-10-06

點擊關注【椰子幫香港】了解資訊

在新加坡生活了許多年的人,仔細想想,這些年,是不是對新加坡熟悉的事物,突然間回想起來,就少了這麼一大截?

對比90年代的新加坡,現在的新加坡更新了,但似乎有點,不太一樣了?

然而,很多人熟知的“新加坡記憶”,昨天又正式少了一塊。

擁有182年歷史的賽馬活動,跑完了最後一場比賽。因為這次已經提前了一年多時間預告,於是,數以千計的人去了馬場,在現場和這段歷史說再見。

圖源:海峽時報

它今後真的再也不見了

新加坡

還記得去年6月,新加坡唯一一家馬場即將關閉的消息震驚了全島。

於是,昨天一大早,就有數千人來到了馬場,觀看在這裡舉行的最後一場賽馬比賽,和馬場告別。

圖源:早報

更有一些人,因為錯過了之前發放的免費門票的人,早在早上7點鐘左右就抵達了現場。

圖源:海峽時報

烈日當空也沒有影響觀眾的熱情,他們紛紛撐起雨傘,拿出手機記錄下這近兩百年歷史的終結一幕。

圖源:海峽時報

不僅是本地人,來自日本、香港、馬來西亞、印尼等海外賽馬愛好者也千里迢迢來到馬場,見證這一歷史性的賽馬盛事。

圖源:FB@George Kypraios

到場後,不少人在馬場門口的雕塑前擺出一個個pose合影留念,似乎是對這一切依依不捨。

圖源:FB@GibertNg HS

也有人站在看台包廂里記錄下了跑道的全景。在新加坡,以後再也沒有這個機會了。

圖源:FB@Christine Ei Thet Khine

從現場觀眾拍攝到的背景可以看出,來這裡的人似乎遠不止幾千而已。

五層樓高的、可容納3萬名觀眾的看台看起來座無虛席。還有些人甚至頂著烈日來到大空地上,近距離觀看騎手們的英姿。

圖源:FB@Alan Cheah

當騎手們騎著馬進入賽場時,伴隨著的是周圍觀眾的喝彩和打氣聲。

圖源:海峽時報

一些騎手看起來似乎並不年輕了。但她們仍舊帶著笑意向觀眾露出笑臉,心中的苦痛可能只有自己才知道。

圖源:CNA

在眾人目光的聚焦下,賽馬跑道上馬兒在奮力奔跑,但賽馬活動正式在新加坡走入歷史,它們或許不再有未來。

圖源:海峽時報

投注站櫃檯前人山人海,很多人都不願錯過這個人生中可能是“有且僅有一次”的體驗。

圖源:CNA

和往常一樣,不少老人人手一份馬經,焦急地等待著結果。

圖源:CNA

現場也有不少在直播的大熒幕前圍觀。看樣子是和往常一樣投注了。

圖源:海峽時報

當比賽結束後,新加坡賽馬公會舉辦了一個盛大的閉幕式,藍煙氤氳在空氣里,無言地訴說著永別。

圖源:海峽時報

也有不少人站在主題展覽前,跟隨著一張張照片和一段段文字,思緒回到了遙遠的過去,那個賽馬依舊在新加坡熱門的年代。

圖源:海峽時報

曲終人散,一些馬場的工作人員終究是強壓不住淚水,在鏡頭前泣不成聲潸然淚下。

圖源:CNA

馬兒也似乎感受到了離別的傷感,它們耷拉著臉接受訓練師的愛撫,再也沒有往日裡英氣勃發的樣子,似乎也明白或許再見不易。

圖源:CNA

面對此情此景,一名蹄鐵匠的心情五味雜陳。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親眼見證後,他還是在臉書上留言自己心裡“心情複雜”。

“每天早上大概凌晨4點半左右,我們就會開始檢查馬廄中的30-50匹馬,評估它們的食慾和整體健康狀況,為它們訓練做好準備。這個過程很久,常常會持續到下午5點,但對這項運動的熱情和對馬匹的熱愛讓我們覺得每一刻都是值得的。 儘管我已經不再在那裡工作,但我在那裡留下了終生的友誼和難忘的回憶。”

“再見,我們會永遠想念你(賽馬公會)的......”一位賽馬公會前員工,動情回顧了之前的工作經歷。

“再見,或再也不見。”

和工作人員一樣,一些網友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但木已成舟,只能接受這個事實,並感謝賽馬給自己帶來的種種美好回憶。

歷史悠久,英女王數次光臨

新加坡

說起來,賽馬這項運動,存在於新加坡的時間,是新加坡目前為數不多的“老古董”之一。

成立於1842年的賽馬公會,陪伴著新加坡走過了殖民地時代,那時,賽馬是不少下南洋的華人,為數不多的娛樂慰藉。

圖源:Singapore Sporting Club

曾幾何時,賽馬在新加坡大受歡迎,1933年,一座新馬場在武吉知馬一帶竣工。

要知道,在那個年代,這座馬場花費了300萬元(當時通用的1叻幣等值2先令4便士,約等於35萬英鎊)!

武吉知馬馬場,圖源:Medium

這座馬場在殘酷的二戰期間安然無恙,戰爭結束後的1947年,馬場重新開業。

二戰後東南亞反殖民地浪潮升溫,歷經新馬分家、新加坡獨立的歷史歲月,賽馬活動依舊在新加坡屹立不倒。

1972年,伊莉莎白女王在世的時候,出訪新加坡時還特別來到馬場出席活動。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當天有26000人觀賽,圖源:新加坡賽馬公會

因為武吉知馬太寸土寸金了,當局又重新另闢新地建設新馬場,選址最後定在了克蘭芝。

千禧年那年,耗資約5億新幣的克蘭芝馬場完工,時任新加坡總統的納丹親自為其舉行了開幕儀式。

圖源:新加坡賽馬公會

伊莉莎白女王和菲利普親王再次在2006年3月8日到訪馬場。當時,馬場和賽馬活動的聲勢,在新加坡可以說達到了頂峰。

圖源:新加坡國家檔案館

盛極而衰,好景不長。之後,隨著人們娛樂的方式越來越多,賽馬在新加坡日漸式微。

根據新加坡賽馬公會的數據統計,2010年的每個賽馬日,平均還有11000人到場觀看賽馬的人數。可到了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這個數字就下降到了約6000人左右。

2022年4月單日到場者更是進一步減少到大約2600人了......但克蘭芝馬場足足可以容納3萬人!繼續留著這片120公頃的“不被需要”的土地,就顯得有些多餘了。

空空蕩蕩的看台,圖源:半島電視台

未來,這裡在關閉後將被重新發展,當局初步規劃是,用於建造住房,另有一些地段則考慮也會考慮用作其他用途,包括娛樂和休閒。

現有的300多名賽馬公會員工,以及700匹馬,今後也會得到妥善的安置。

圖源:mothership

那些已經遠去的新加坡記憶

新加坡

只是,離我們遠去的,又豈止是賽馬而已?

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已經有很多事物慢慢和我們告別。有些甚至沒有泛起漣漪就徹底消失在了我們身邊。

1)那些消失了的新加坡建築/景點們

原本在新加坡的聖淘沙,也有一座魚尾獅雕像,這可比濱海灣的那座高不少!相信不少人曾經上到頂層拍過照吧?但在2019年10月20日,它被拆除了。

圖源:LINE TODAY

曾經很多人來新加坡,第一次解決溫飽需求的牛車水美食街,也於2021年正式關閉。

它的關閉其實有些無奈,純粹是因為疫情,所以沒有遊客來新加坡消費了......

對比明顯的美食街,圖源:新加坡旅遊局&passblue

在新加坡西部的裕廊東,承載了很多赤道兒女為數不多的溜冰快樂的裕冰坊Jcube,在去年留下了絕唱。新加坡唯一一個符合奧林匹克標準的滑冰場隨級關門。

今後,它將重新發展成為40樓高的住宅項目,只留下一二層作商業用。

圖源:Todayonline

被譽為新加坡“小泰國”的黃金坊因集體出售成功,去年5月開始關閉進行重新發展。

圖源:8視界

曾經,這裡是很多大巴車的出發站點,不少人曾在這裡乘坐大巴去吉隆坡、雲頂、金馬侖高原旅遊。

在新加坡市中心氣派的高樓背後,這棟建築看起來似乎有些邪魅有些格格不入,曾經還被某位官委議員稱作是“垂直的貧民窟”。

圖源:早報

和裕冰坊有著同樣境遇的,還有烏節路一帶的地建安大廈。

它曾是新加坡建國後第一批建造的購物中心之一,建成後已有47年歷史,比當時新加坡首座摩天大樓國泰大廈還高!

但老式的建築理念,逐漸被這個時代拋棄,只能在年初宣布黯然離場。

圖源:南華早報

把視角再往前拉一點,最譽為“新加坡最後一個跳蚤市場”,曾經熱熱鬧鬧的結霜橋舊貨市場在2017年關閉了.....

70年代英軍撤離導致它失去主要貨源,80年代的兩場大火都沒將它擊垮。但最終它還是被重新規劃成了住宅區。

圖源:早報

還有些建築,雖然被拆除,但最終重新選址/在原址上重新蓋了起來。只是,和很多人的記憶有些出入。

比如舊國家圖書館,建於1960年的和現在的外貌不太一樣,是用紅磚建起來的。作為本地第一座公共圖書館,它於2004年3月31日關閉拆除。

圖源:mothership

還有舊國家體育場,地點倒是和現在的沒區別。

但是,曾幾何時,這裡是新加坡舉行國慶慶典的地方。1973年體育場正式開幕後,它見證了18次國慶慶典、三屆東南亞運動,以及數不清的足球比賽。

當時,加冷地鐵站外步行排隊去參觀國慶慶典的人潮的景象,以及著名的“Kallang Roar”,或許現在還會讓不少人記憶猶新吧。

圖源:The Online Citizen

2)那些已經消失/快要消失的特色文化

建築總有一點會拆除,但讓很多新加坡人不舍的,還有一些文化的離去。

坐上新加坡觀光三輪車,曾經是慢悠悠地探索新加坡市中心景區的最佳方式。只可惜,政府去年已經停止發放運營牌照了。

圖源:CNA

伴隨了我們無數個炎炎夏日的冰淇淋車,不論是組屋區還是烏節路CBD都有。但這個牌照無法被繼承,政府現在也不再發新的了。

也就是說,久而久之,隨著現在的人逐漸不幹這一行,這個新加坡街頭特色一景,也遲早會消散在風中。

還有一些在本地年輕人沒有興趣做的,家族傳承了幾十上百年的行當,現在也面臨岌岌可危的境地。

然而從曾經的“過新年、做新衣”到現在的“過新年、買新衣”,一字之差的背後卻是一個傳統行業的落寞——裁縫。

圖源:早報

洋服店、修表行、修車行......似乎這些名詞,在新加坡逐漸成為了一個個不具備現實意義的、書本上冷冰冰的詞語。

曾經在新加坡遍地開花的洋服店,圖源:新加坡宗鄉會館聯合總會

但不可否認的是,時代在發展,新加坡在進步,過度沉湎於過去,並沒有什麼意義。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沒有了馬場,新加坡會建更多房子,讓更多人能夠“居者有其屋”。

新加坡正在創造,屬於這一代人的歷史記憶。星耀樟宜、濱海灣花園、乃至未來雄心勃勃的“長島”計劃,都讓新加坡能夠繼續走在時代的前沿,不至於被過去的牽絆拖住後腿。

椰友們,你們還喜歡這樣的新加坡嗎?


相关文章

  • 新加坡最便宜的8款車,低至14萬新幣帶回家~
  • 新加坡圖書館神秘升級:Book Bug讀書集卡獎品來啦!
  • Scoot酷航新增三條航線,10月起從新加坡直飛峴港、芽莊、哥打峇魯✈️未來再承包納閩巴霍和沖繩航線!
  • 買黃金超10萬元要上報?亨利發布2025年百萬富翁增長榜單,新加坡1600人第六位,阿聯第一
  • 新加坡保險業蓬勃發展,多保險公司並存
  • 新加坡最賺錢的幾個行業!2025最新版出爐,你在其中嗎?
  •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勸「我」別來新加坡?看完後我破防了……
  • 新加坡DP vs LTVP:家屬准證與長期探訪准證的關鍵差異解析
  • 公司老闆必看!新加坡企業財政年度如何選,影響你能省多少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