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街邊叫賣的方式引進到店鋪,在新加坡的分店越開越多

2024-10-07

編者按:

新加坡企業家洪振群的經歷堪稱跌宕起伏,比電視劇還精彩。他英文不好,中三輟學,卻憑藉自己的努力從擺地攤起家,和家人共同創立了營收過千萬新元的雙魚集團。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卻被自己創立的集團掃地出門,還被連累而破產。不過,他很快就東山再起,創立CK百貨,進軍房地產,組建CK集團,現已擁逾20產業和大樓,現在就來看看他的傳奇的故事。本篇是繼《在新加坡英文不好沒念完中三就輟學,出來跑地攤淘到第1桶金》後的第二章

從擺地攤起家,我們成功創立了每年盈利千萬新元的雙魚集團。

細說雙魚浮沉的故事,應追溯到1978年,當我們洪家的第一家店鋪,在舊機場路開業時作為起點。當年大哥提議,在舊機場路開第一家店鋪,標誌著洪家兵團,從此告別跑地牛的地攤,正式踏入「有瓦遮頭」的商店經營模式。

緊接著於79年,我們在大巴窯中心,大牌79開了第二家店。地點和年份,恰好是79,我們把它視為是幸運數字。這兩家店,象徵洪家兄弟的首次提升,內心之喜悅,實非言語可表達。兄弟姐妹幹勁十足、同心協力往前衝刺,繼續開疆拓土,把雙魚的業務越做越大,一直持續到90年代初,雙魚改朝換代大改革之前。

雙魚的成功

具備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素

79年的雙魚大巴窯,生意門庭若市,給我們打了一劑強心劑,也是洪家兵團家族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為雙魚的登頂,墊下了基石。

早期雙魚的成功,結合了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素。當年無論在全國任何角落,租到什麼店都好,絕大多數都能生意興隆、財源滾滾;這再次證明,充滿煙火氣的地攤生意模式,符合當時的民情。

雖說1979年,大巴窯店已開始嶄露頭角,但當問起大哥,有關雙魚最早開店的事跡時,他瞬間跳躍到1982年的丹絨加東店。我雖從旁提醒時間順序,但大哥卻豪氣回應:「小間的店,我忘記了,我們不要去記住它!」

82年雙魚在丹絨加東大廈,成功標得第三間店,這是建屋局蓋的首座冷氣購物中心。大哥自豪地說:「我是一名冒險家!」當時在市場上造成了轟動。大哥說當年以3萬 5900元(每方尺超過10元)的高價投標,打破了當時建屋局最高租金的全國紀錄。

這間面積3400方英尺店面,第二高的標價猜測最多1萬 8000元(當時的標價沒有公開),兩者差距竟高達一倍!問:為何那時候你這麼大膽?答:我的膽本來就大!大哥除了霸氣,還有一份細心:他看到了3年期合約有一個「漏洞」,可以讓他在可控的風險下,放手一博,漏洞原來是:做不下去結束營業,只需一個月通知就可把店退回。

這一波租金破全國紀錄的操作,讓雙魚名聲大噪。大哥後來充分把控了合約中,對他最有利的條款:直接給一個月通知「走人」,在俗稱Yokoso的商場內,來回搬了兩次,搬到對面的那一間。每次搬家,都為雙魚省下了大筆租金。

上年紀的新加坡人,相信不少人仍有印象,他們第一次光顧雙魚百貨,是在丹絨加東購物中心。落戶同一屋檐下的Yokoso,是當時名氣如雷貫耳的日本百貨公司。雙魚進駐丹絨加東後,象徵起飛的標誌性一年。而我和弟妹,在下來的歲月里,多數時間在此坐鎮。

到了83年,雙魚同時在丹絨加東有兩家店。一家在丹絨加東購物中心,另一家則在隔一條馬路之遙的城市購物中心。兩家店地點如此靠近,意味著必須有火爆的生意量來支撐。

把地攤叫賣的方式引店內生意門庭若市

洪家兵團最大特色,就是地攤式的現場叫賣。我們把喊lelong的傳統,帶到了丹絨加東店。「來來來!三件10元!四件10元!」成了雙魚的吸睛寶典,也成了商場內人氣鼎盛的指標。

個性豪爽的大妹淑君,平常不多話,但當需要叫賣時,她可不含糊,喊elong的氣勢,絕不輸給男子漢,隱約散發出一種陽剛之氣。

坐鎮丹絨加東店的三弟,是個靦腆老實人,他也有獨特的攬客妙招。

他為人親切友善,經常穿了雙拖鞋,來回溜達。有時三弟會站在店門外,面帶笑容,主動與路人打招呼,然後就地在門前喊lelong!lelong!三件10元!

一些路過的行人,經常會被這突如其來的叫喊聲嚇了一跳,好奇地轉頭一看,咦?這個人是誰呢?怎麼不是在店裡,而是站在店外叫賣?

可不要輕看「三件10元」的小額生意。在丹絨加東,每天都有包不完的毛巾、內衣褲,讓人真正見識到積少成多、聚沙成塔的巨大能量。客人遠道而來,進店裡絕不是買一、兩件,而是一打一打地購買,打包「掃貨」已成常態。

80年代的雙魚,店面分兩種:

一、分布在全島各地的連鎖店;

二、經營幾個月的臨時店:低成本,客流量大,這種流動式的臨時店,有點像打游擊,是成功的賺錢模式。

店面簡陋卻賺的盆滿缽滿

臨時店是雙魚「巡迴演出」的一種營業方式,玩的是模式,賺的是現金流。其做法是,租下暫時空置的店鋪,簽幾個月的短期租約,一般不必裝修,就可馬上開門做生意,節省了大筆前置成本。

完全沒有裝修,通常交付了水電費和抵押金後,就把貨品擺在鐵架或地上,裝上電燈便可爭分奪秒開賣。店面雖簡陋,卻遠比地攤的日曬雨淋強。在文禮購物中心內,月租3000多元的半個店鋪,雖只有立錐之地,卻經常賺到盆滿缽滿,是最賺錢的雙魚店之一。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三弟負責文禮的「半間店」。他以福星高照來形容該店,生意滔滔,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因馬來西亞客工多,毛巾、毛巾被是文禮店出了名的搶手貨。每次來貨8、9大捆,數量很多,卻一下子售罄。

從早到晚,三弟堅守崗位喊lelong,以七條10元「打包」賣。打包的好處是,顧客不能挑選顏色,連帶解決了青色毛巾滯銷的問題。打包賣毛巾,是雙魚的首創,後來幾乎所有的同行都效仿,證明它行之有效。

已在後港、文禮、大巴窯、裕廊東、Yokoso、宏茂橋、金文泰、兀蘭等地,有固定連鎖店的雙魚,會靈活調派員工,支援臨時店的運作。路途雖遙遠,工作雖辛苦,但在雙魚論功行賞的制度下,靈工氣勢如虹,不只沒有絲毫怨言,還創造了一波接一波的業績傳奇。

大妹淑君是臨時店的主力軍之一,經常全島跑透透,她對雙魚早期的成功,有很大的功勞。地點絕佳的臨時店,特別的賺錢。例如勿洛店,營業額超好。大妹頭腦清晰、目標明確,她知道臨時店的運作,就是地攤的延伸版,與固定的連鎖店營業方式截然不同。

當時位於宏茂橋地鐵站對面的,就是人流量旺的臨時店,貨品隨意擺在地上,因非常接地氣,帶來十足的旺熱買氣。

有一次,大妹來到宏茂橋店,見到貨品整齊地擺放。她立刻動手,故意將貨物弄亂,並告誡店員說,臨時店的貨,必須接地氣,不可排列得整整齊齊。

床單與枕頭套,隨地凌亂擺在店門外,繁忙時間人潮熙來攘往,突然聽到一把女聲高喊:「來呀!七塊九一套,便宜賣呀!」大妹的叫賣,頓時吸引了路人的目光,紛紛停下腳步圍了上來。大妹懂得以跑地攤的方式,炒熱現場氣氛。不少人開始動手觸摸布質,感覺品質好又便宜,一口氣買了兩、三套,深怕遲了買不到。

本文節選自洪振群自傳《笑看風雲行善路》。

這本自傳是洪振群對過去經歷的回顧,也是一個時代變遷的縮影。汗水與淚水的相互交織,打造了他積極向上,堅韌不拔的精神。洪振群正是憑藉著這樣的正向心理,讓他走出了破產的陰霾,在40歲那年創立了CK百貨,成功東山再起。本書細緻且生動地描述了洪振群從少年時期的過往經歷,到今天成為成功企業家的精彩故事。

CY丨編輯

HQ丨編審

笑看風雲行善路丨來源

洪振群丨作者


相关文章

  • 空氣中有蛋味會過敏,曬太陽也中招? 過敏源無奇不有
  • 美資 600 億撤資風暴!新加坡製造業能否守住「亞洲工廠」命脈?
  • 新加坡:AI發展的戰略高地與創新引擎
  • 每年400+起!新加坡0~2歲幼兒頻頻被燙傷,原因竟是……
  • 新加坡最便宜的8款車,低至14萬新幣帶回家~
  • 富豪不來了新加坡?2025年減少了一半!中國深圳全球財富增長最快
  • 凈流入暴跌54%!新加坡已經不是富豪首選?
  • 新加坡華僑銀行個人開戶指南
  • 深偽陷阱:78%自信識破 卻僅四分之一看穿真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