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加坡的教育
很多新加坡人都很「Kiasu」,什麼叫「Kiasu」?這是一句Singlish,意思是「怕輸」,就是喜歡和別人比較,有點互卷的意思。
不過相比國內來說,新加坡還是沒有內地那麼卷的瘋狂。在國內城市,孩子們從小就被寄予厚望。因為整個社會的極簡極卷文化,父母總是希望孩子能讀大學,以至於本科不夠,還要讀研究生,甚至博士,這樣才能相對容易的找到一份工作。
孩子們為了擠進名校,不惜文山題海,挑燈夜戰。相比之下,新加坡的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在讀完理工學院就步入社會,開始工作。家境優渥並且願意繼續讀書的孩子會選擇上大學,如果家庭無法幫助,就會選擇申請學生貸款。
只有少數人才會在讀完大學後繼續攻讀研究生,更多的本地學生是在工作幾年後,因為職業或者興趣原因才會選擇讀研究生。
在新加坡,大家普遍認為每個行業都需要工作者,不用人人都拿大學文憑,人人都是高學歷。同樣的職位,學歷低的工錢也會給的少些。所以公司會考慮一個普通崗位,如果一個理工學生能上任,是否需要花更高的薪水請一位研究生呢?
政府也推崇這種觀點,認為時間、精力和金錢不應全部投入到獲取學術文憑上,國民可別一門心思扎進書堆,畢竟,行行都可以出狀元!
02 新加坡強制兵役
新加坡男人是要強制服兵役的。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喜憂半參,又愛又恨。
愛的是,它讓新加坡男人被迫減肥,變成健身達人,還順便培養了國民意識、家國情懷;恨的是,那赤道上的烈日炎炎下,穿上軍裝服去訓練,簡直就是行走的烤肉串啊!
不過,在兵營里結交一些朋友這也算好事吧。當兵當然是辛苦了,但男人就要對自己狠一點(含淚微笑),當兵既鍛鍊了身體,也讓人學會了責任和擔當。
逃兵役?不存在的,那可是要面臨法律制裁的哦!再苦,再累也不敢逃呀。
03 新加坡的組屋
新加坡人大多是住在政府建造的組屋,只有少部分有錢人才住在公寓或別墅。
組屋並不像中國的經濟適用房。組屋的位置都挺好的,周邊有很完備的配套,包括醫院,學校,超市,健身中心等等,交通也非常便利。
沒有任何一個新加坡人以居住組屋為恥。因為組屋的福利性非常高,所以大家都爭先恐後購買組屋。只是購買組屋有相應的條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買的。
因此新加坡人在居住方面並沒有像中國人城市居民那麼大的壓力。這也是新加坡落實「居者有其屋」的體現。中國的大城市房價高高企,多少人為了一個窩,奮鬥半生。與北上廣深,香港相比,新加坡人民在住房問題上,真是非常幸福啦。
04 新加坡的交通
你敢相信,在新加坡擁有一輛私家車,居然是中上階層身份的象徵?
那是因為私家車太貴了!
在新加坡汽車的牌照非常的貴,僅能使用十年的擁車證,但差不多摺合人民幣四五十萬。中國賣20多萬人民幣的比亞迪,在新加坡要賣20多萬新幣,相當於是國內價格的五倍。另外油費、停車費、過路費……樣樣都能讓你錢包瘦身。
相比之下,公共運輸才是王道,便捷又經濟。比如栗子我就不買車,享受坐地鐵公交的感覺。
而在中國,雖然買車成本也不低,但很多家庭都能夠負擔得起,尤其是近幾年新能源車興起,眼見著路上車滿為患。不像在新加坡,一提到買車,多數人只能默默嘆氣。
05 新加坡的社會秩序
新加坡的法制嚴明,那是出了名的。隨地吐痰、亂丟垃圾?罰款伺候!公眾場所吸菸?那得看場合!
這種嚴格的管理,給新加坡帶來了高效的社會管理和低犯罪率。中國的社會管理越來越規範,但總有那麼些「小瑕疵」,比如偶爾還能看到亂丟垃圾、交通違規的現象。不過,這也正是我們不斷進步的空間嘛!
通過這些具體例子,相信你能夠看到新加坡和中國生活的不同。每個地方都有它獨特的優勢和挑戰,無論你選擇在哪裡生活,最重要的是找到那份屬於自己的幸福和滿足。畢竟,生活嘛,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