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李瑋玲醫生在陳篤生醫院擔任兒科神經科醫生時,為一名兒童病患診治。(海峽時報)
作者 許耀泉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的女兒李瑋玲醫生逝世,終年69歲。
李瑋玲的弟弟李顯揚於前天(10月9日)清晨在臉書貼出訃告,宣布姐姐當天早上在家中去世的消息。
(取自李顯揚臉書)
李瑋玲曾在2020年在臉書上公布自己患上進行性核上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的消息,她的死訊一傳出後即成為媒體焦點,各界人士也紛紛在社交媒體上留言表示哀悼。
這些留言和報道,也讓大家一窺李瑋玲堅毅的性格,以及對家人和病患的關懷。
「我必須成為其他學生的楷模」
李瑋玲1973年獲頒總統獎學金,單是這點就可以確認她妥妥是一名學霸,但她的學霸生涯早在小學一年級就開始了。
她在2011年刊登於《海峽時報》的專欄寫道,自己念小一的時候由於成績遙遙領先,在班上相當不聽話,卻在那個學年後直接升上小三:
「我在一年級考獲第一名,升上三年級後卻考了第八名。隨後,我非常努力念書,日後偶爾回想起來,不免猜想當年連跳兩級,是否造就了我堅毅的個性。」
小學時代的李瑋玲與兄長李顯龍的合照。(海峽時報)
她自小覺得必須成為國家政策的榜樣,這個想法也不斷推動著她。
她在2003年接受《今日報》的訪問時透露: 「我的雙語能力必須很強,因為我必須證明雙語政策能夠成功。我甚至還得念第三語文。」
「我必須儘量考取好成績。我也必須加入全國學生軍團,因為當時我們在提倡建設剛強勇猛的社會(rugged society),記得嗎?我必須成為其他學生的楷模。」
此外,李瑋玲在運動場上也有驕人的成就,15歲時獲得空手道黑帶,也熱衷中長跑和游泳。
「能在你和媽媽晚年時候照顧你們,我沒有遺憾」
李瑋玲後來報讀新加坡大學(現在的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系,1978年以全級第一的成績畢業,並成為專治癲癇症的兒科神經科醫生。
2004年,李瑋玲出任新加坡國立腦神經醫學院院長,直到2014年卸任。
李顯龍資政在臉書上發表悼文提到,李瑋玲和病患建立了密切的關係,其中許多都是她治療了多年的病患。
副總理王瑞傑也在臉書上透露,李瑋玲曾在他2016年中風過後表示關懷:
「8年前,我中風後昏迷了幾天,瑋玲在我甦醒後到陳篤生醫院探望我。她跟我以及我太太花了將近一小時的時間,建議我如何康復、同時保持身心活躍,以重建我的腦神經網絡。她對我的關懷,我們深深感謝。」
李資政在貼文中說,李瑋玲也是家中的醫生,家人大大小小的健康問題都會請教他,當年李資政和弟弟顯揚結婚搬出去後,李瑋玲則繼續住在歐思禮路的家裡,照顧年邁的父母。
當母親柯玉芝中風後,李瑋玲監督母親的護理,也照顧母親去世後身體漸漸虛弱的父親李光耀。
李光耀與柯玉芝夫婦與三名年幼子女李顯龍、李瑋玲和李顯揚的合照。(檔案照)
一直保持單身的李瑋玲記得,李光耀有一次跟她促膝長談,談到她的終身大事:
「約20年前,在我還處於適婚年齡時,父親有一天認真地坐下來和我談心。他告訴我,如果我保持單身,繼續留在他和母親身邊照顧他們終老,自然對他們有好處,但如果不成家,我就會孤獨。我回答他說:『孤獨勝過陷入一樁沒有愛情的婚姻。』
2015年,她在李光耀葬禮上致悼詞時說: 「我沒有遺憾,能在你和媽媽晚年時候照顧你們,我沒有遺憾。」
李光耀故居的爭執
2017年,李瑋玲和李顯揚發表聯合聲明,強烈攻擊時任總理李顯龍在處理歐思禮路38號(李光耀故居)時有私心,為了個人目標濫用總理權力。
然而,李資政已在2015年4月15日通知內閣,他將迴避參與政府就拆除還是保留建國總理故居的決策,並於2017年7月在國會以總理身份發表部長聲明,回應種種指責,以及答覆國會議員的提問。
坐落於歐思禮路38號的已故建國總理李光耀故居。(聯合早報)
李瑋玲逝世,意味著歐思禮路38號已無人居住,其命運預計將備受矚目。 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10月9日針對這個問題回答媒體詢問時說:
「對李瑋玲醫生的家人而言,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時期,目前不宜就這個問題發表評論。」
根據李顯揚在臉書上公布的治喪詳情,李瑋玲醫生的治喪處設在新加坡殯儀館,停喪期從10月10日開始,至12日出殯火化。
弔喪時間從星期四下午2時開始,直至星期六下午1時。
李顯揚回應媒體詢問時表示,不會回到新加坡參加李瑋玲的葬禮,而是由次子李桓武在新加坡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