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很難相信
在身份信息審查如此嚴格
處處都要使用IC的新加坡
竟然有無國籍的人士存在
而且人數多達高達853人!
圖源:Today Online
雖然他們出生在新加坡
生活於新加坡
但是他們並不屬於新加坡
甚至其中還有約200人
只能依賴ICA發出的
特別准證(Special Pass)生活於此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是
一名生活在新加坡的
25歲無國籍青年的故事
表面上他與普通的年輕人沒什麼不同
但是他生活中的坎坷和困難
卻是大家認知以外的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無國籍的生活:從未踏入教室
圖源:The Straits Times
Ricqo Rafiezuwan是一名無國籍人士,在他出生成長的國度里,他沒有合法的身份,同時他也不被承認為任何國家的公民。
他只能依靠著每年更新的特別准證在新加坡生活,但也僅僅是生活。他無權享受新加坡的教育、醫療和住房津貼,也很難找尋一份穩定的工作。
示意圖
Rafiezuwan透露
他從未進入學校里學習。小時候他每天只能等著小夥伴們放學後一起踢足球;他不知道在晨會上唱國歌是什麼感覺;也參與不了朋友們的PSLE或是其他考試的話題中。
所以他在朋友們面前常常會感到自卑,一是因為他只能理解簡單的英語和馬來語,二是因為他覺得自己很笨,和那些受過教育的朋友不一樣。
話雖如此,他也無能為力改變這個處境,以至於後來朋友們畢業後都去上班了,他只能在公園或組屋底層消耗時間。
身份的困境
Rafiezuwan無法獲取身份證的原因是因為他的母親是未婚的無國籍人士。
在他出生後不久,他的母親就入獄了,便將他交給了一對膝下無子的新加坡朋友照顧。
他的養父母並不知道他是無國籍的寶寶。在親生母親被監禁期間,他們有試圖從她的親屬那裡獲取Rafiezuwan的出生證明,但是並沒有成功。
所以在沒有身份證件的情況下,她的養父母也不知道該怎麼辦、該如何讓他上學...
雖然但是...他的母親現在已經在新加坡定居了,而且是PR,但是她從來沒有想要幫兒子申請永久居民的身份。
一直到2019年,20歲的Rafiezuwan被警察臨檢時,他才意識到自己沒有國籍。
「我告訴警方我沒有身份證,他們就開始懷疑我。」
特別准證示意圖
後來,警方聯繫他的監護人,建議養父母向社區議員尋求幫助。所幸,在議員的協助下,移民與關卡局成功為他簽發了特別准證和替代出生證明。
替代出生證明可以用來代替弄丟或損失的出生證明。在Rafiezuwan的出生證明上寫著他「出生於新加坡中央醫院,但他出生時不是新加坡公民」。
一切似乎都在慢慢地好轉,家庭服務中心地社工穆罕默德·哈利法·納齊爾·穆罕默德·阿里 (Muhammad Khalifah Nazir Mohd Ali)也幫助他完成了持有特別准證在新加坡工作的申請。
圖左為Rafiezuwan,右為社會工作者
圖源:The Straits Times
准證有了,但是就業卻還是很難
他向三家不同的清潔公司投出了簡歷,但是公司普遍上對無國籍人士並不友好:第一家公司稱對僱傭無國籍人士存在疑慮;第二家稱沒有招聘無國籍人士的配額;第三家公司尚未回復。
Rafiezuwan迫切地想要賺錢孝敬父母,也想要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證明自己,但是他更迷茫在入職後,他沒有身份證、沒護照、沒有稅務證明,該怎麼開辦銀行戶口。
示意圖
「我出生在新加坡,也在這裡生活了一輩子。可是我算是外國人嗎?這讓我很困惑...」
對未來的憧憬
雖然Rafiezuwan歷經了種種磨難,前途也未成定數。但是他仍然對未來充滿憧憬!
他希望可以通過應徵服兵役來提高獲取PR或公民身份機會。他渴望與女友結婚,建立家庭,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因為無國籍的身份而失去接受教育的機會!
「我想結婚,我真的想要結婚!我希望我的孩子可以成為更好的人,而不是像我一樣笨。」
根據內政部(MHA)統計
新加坡的無國籍人士自2016年至今一直都有在下降的趨勢,八年間人數從1411人下降至853人。
這853人中有76%擁有PR身份,可以在醫療、住房和教育領域獲得津貼;剩餘的24%的人就像是Rafiezuwan,可以通過特別准證合法居住在新加坡。
示意圖
那究竟是為什麼會成為無國籍人士呢?
情況(一)主動放棄國籍
情況(二)因觸犯法律等原因失去或被剝奪國籍
情況(三)出生於新加坡,但出生時沒有資格獲得公民身份(父母不是新加坡公民,但也沒有從故國獲取公民)
針對情況三,海峽時報也有訪問到一名來自印尼的無國籍人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
生活了65年,但還是無國籍
圖源:The Straits Times
73歲的Phua先生,在新加坡已經生活了65年,但是現在他仍是無國籍人士,沒有永久居留權。他的家人中,只有他一個人沒有新加坡身份。
他回憶道,他是在1959年,與他的媽媽和三個兄弟為了逃避種族暴力而來到新加坡,他當時才8歲。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新加坡獨立後,他的母親帶著三個兄弟到有關的部門登記身份。雖然當時他攜帶著荷蘭語和印尼語的出生證明,但是卻因家裡人認為家中還需保留一名印尼國籍,以便有需要時可以返回印尼,因此他並沒有一起去登記身份。
他的印尼出生證明
圖源:The Straits Times
到了21世紀初期,他因道路安檢被警方攔下,涉嫌非法移民被拘留。在了解他的情況後,他被歸類為無國籍人士,獲准以特別准證在新加坡生活。
身份進退兩難,無法獨立
Phua先生和母親的合照及母親的新加坡公民證
圖源:The Straits Times
Phua先生與他的兄弟一起同住在一套公寓里。目前他在一家加油站打工,每月的收入為$1750,但是他每次都只能通過兄弟的銀行戶口領取他的薪資。
「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必須有求於我的兄弟。我希望我可以獨自完成這些事情,不需要依靠他人。」
他也很感激他能夠在新加坡工作,在Covid期間他失業了也獲取了ComCare的經濟援助。
「我害怕一離開就再也回不來」
Phua先生的願望是回到他的家鄉——印尼民丹島的丹戎烏邦。他已經在新加坡生活了65年,從來沒離開過新加坡,原因就是他害怕再也回不來。
因為無國籍人士需要持有相關部門頒發的旅遊證件才能旅行。
示意圖
Phua先生沒有犯罪記錄,也有尋求律師與議員的幫助,但是他三次申請PR都無疾而終。
新加坡的政策
對於無國籍人士申請PR或是公民身份,ICA會根據申請人在新加坡逗留的時間、經濟貢獻、教育資格、家庭概況、年齡和無國籍的原因評估每一份申請。
圖源:MSF
對於無國籍人士可以獲得哪種類型的社會和經濟援助,社會及家庭發展部長Masagos Zulkifli表示,住在政府資助的療養院或殘疾院的低收入無國籍人士可以獲得護理津貼;無國籍人士也能使用MediSave減少自費的醫療費用。
經濟援助
至於經濟援助,SSO會根據具體的情況提供ComCare,特別是沒有家人支柱的老人。如果非PR的無國籍人士有醫療或教育需求,SSO也會轉介社區夥伴提供幫助。
圖源:MSF
關於教育方面,擁有PR身份的無國籍人士可以用PR的費用在政府資助的學校里讀書;但是非PR者則需要繳納國際學生費用。
真的沒有想到
在新加坡這樣的國際化大城市 竟然也有人生活在這樣的陰暗之中 希望這些「無國籍」的居民 能夠早日得到更多的關心和幫助 邁入正常的生活軌道 祝福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