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深入推動教育對外開放,統籌「引進來」和「走出去」,不斷提升我國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競爭力和話語權。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關於「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部署中也提出「推進高水平教育開放」。這為工學院在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中識變局、拓新局提供了重要遵循。
為深化工學院國際學術文化交流,進一步推動工學院與世界知名大學和機構的合作,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應新加坡方面邀請,2024年9月29日至10月5日,工學院師生赴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開展參訪交流活動。本次活動受工學院副院長劉謀斌、陳正指導,由工學院學工辦副主任伊照帶隊,工學院2019級博士生劉釗擔任助教,9位工學院本科生參加。
在南洋理工大學機械與航空航天工程學院(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Aerospace Engineering, NTU)交流期間,該院院長楊慧儀(Yeong Wai Yee)與副院長陳松林分別介紹了學院的發展歷史、培養模式和碩士項目及科研進展。伊照表示航院與工學院的培養理念具有共通之處,為後續雙方深入學術交流合作建立良好基礎。交流團依次參訪了創新實驗室(Innovation Lab)、3D列印實驗室(SC3PD)、ARVR教學實驗中心,學習通過3D列印技術製作環保賽車及多功能船隻的創新項目,體驗ARVR賦能教學場景,師生深刻體會到航院在推動工程技術與產業發展的實踐中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其在多領域技術融合賦能教學方面的前沿探索也給師生留下深刻印象。
楊慧儀、陳松林與工學院交流團師生合影
工學院交流團師生參訪創新實驗室
在惠普-南洋理工大學聯合數字製造實驗室(HP-NTU Digital Manufacturing Corporate Lab),交流團深入了解校企合作研發的3D列印技術。在航空事故管控研究中心(Air Traffic Management Research Institute),同學們實地觀摩了機場運營和地面人員監控的過程。在空氣動力學實驗室(Aerodynamics Lab),同學們了解了各種風洞模擬裝置及其工作原理。成員們表示,此次訪問不僅拓寬了大家對數字製造和力學工程的認知,更激發了他們在相關領域進一步探索與研究的熱情,並期待未來能夠將這些先進技術的理念融入到自己的學習和科研工作中。
工學院交流團師生參訪航空事故管控研究中心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機械工程系(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NUS)參訪交流期間,機械工程系副主任曾開陽教授詳細介紹了相關研究領域及課程設置,工學院師生與曾開陽就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理工科學生培養模式、育人理念和學生就業前景等內容進行深入交流。新加坡國立大學軟體機器人實驗室機械工程博士生張以遠分享目前軟體機器人的最新進展,並用自身經歷鼓舞同學們勇於嘗試、永不言棄。交流團還參觀了增材製造中心(Centre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了解3D列印技術在醫療產品中的創新應用,前往先進機器人中心(Advanced Robotics Centre)了解前沿的機械臂技術,親身體驗觸覺機器人。成員們表示,此次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交流經歷讓他們對全球科技創新的現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意識到機械工程領域未來發展的巨大潛力。
工學院交流團師生參訪增材製造中心
工學院交流團師生在先進機器人中心與機器人互動
在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Nanyang Business School, NTU)交流期間,交流團成員深入了解該院在商科與工科等跨學科領域的創新探索,以文化多元性引領發展的實踐和可持續發展的轉型路徑。商學院助理主任Yee Oi Mey介紹了研究生項目和培養方案,表示學院的新地標Gaia作為亞洲最大的木結構「零能源」建築,展示了NBS在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理念上的積極實踐。交流團成員們表示,在商學院的參訪學習不僅讓大家對新加坡的綠色發展模式有了更直觀的認識,也對如何在工業與商業的融合中實現可持續發展有了新的思考。
工學院交流團師生在商學院地標建築Gaia合影
立足燕園,胸懷寰宇,懷開放合作之志;訪學南洋,窮究科技,匯天下英才共行。此次工學院師生赴新加坡參訪交流,不僅開拓了國際視野,還在與世界名校的互動中感受科技創新與學術合作的重要意義。立足燕園,走向世界,工學院將繼續秉持開放與合作的理念,在高水平教育對外開放中識變局、拓新局,為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人才添磚加瓦,為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北大工學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