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不過海外品牌來搶灘? 每月有200多家獅城餐飲店關門大吉

2024-10-18

新加坡的餐飲業看似蓬勃發展,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今年有許多餐館開了又關,關了又開。

會計與企業管制局(ACRA)數據顯示,今年首九個月,新加坡平均每月有326家餐飲店開業。

不過,根據房地產諮詢公司萊坊(Knight Frank)最新發布的2024年第三季零售報告:

今年首九個月有2465家餐飲店結業,相當於平均每月274家關門大吉,比起去年的每月229家增加了兩成。

連新加坡民主黨秘書長徐順全也「不幸中鏢」。

他在濱海廣場開設的咖啡館Orange & Teal第二家門店,上周宣布因營運成本飆漲而無奈結業。

Instagram URL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Orange & Teal (@orangeandtealsg)

「達爾文式」的零售環境 迫使許多餐館結業原材料、人手和租金等成本壓力嚴峻,是許多餐飲業者在后冠病時代撐不下去的主因。

零售報告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的黃金零售空間平均租金,達到每月每平方英尺27.40新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7%。

但專家提醒,租金上漲背後一個不可忽視的關鍵因素,是大量海外餐飲品牌的進駐。

萊坊新加坡零售物業部主管Ethan Hsu指出,新加坡向來是國際品牌進軍東南亞市場的必經之地。

隨著越來越多新晉業者爭奪這些實體零售空間,除了店面租金被推高,許多獅城餐飲業者也被迫創新或整合,才能持續生存和發展。

「電子商務平台的競爭、消費行為的轉變、成本的增加以及勞動力短缺的壓力,都對餐飲業帶來巨大挑戰,形成一個『達爾文式』(Darwinian)適者生存的零售環境。」

來自海外的新晉餐飲業者,開始與獅城餐館爭奪零售空間。(聯合早報)房地產諮詢公司世邦魏理仕(CBRE)日前發布的亞太零售趨勢報告也指出,包括中國品牌在內的餐飲品牌,是新加坡租賃需求的主要推動力。

據《商業時報》報道,截至今年6月,共有32個中國餐飲品牌進軍新加坡,經營184家門店。

當中,名氣最響亮的要屬火鍋品牌「享月湯皇」(Chamoon Hotpot)以及茶飲品牌「蜜雪冰城」

火鍋品牌「享月湯皇」。(享月湯皇臉書)茶飲品牌「蜜雪冰城」。(蜜雪冰城臉書)在中國擁有數千家分店的連鎖茶飲品牌「霸王茶姬」(CHAGEE),與獅城合作夥伴結束合作關係後,在今年1月突然撤出新加坡市場。

一轉眼,卻又在今年8月以直營方式「回歸」獅城,一口氣開了三家分店。

這些海外品牌都有一個共同點:注重空間的優化,在多個戰略位置開設規模較小的店鋪。

「霸王茶姬」在烏節門的新分店於今年8月開幕,吸引超過500名「茶迷」到場支持。(聯合早報)世邦魏理仕指出,越來越多中國餐飲品牌將新加坡作為進軍海外的第一站,也是為了搶占獅城的中國遊客市場。

旅遊局數據顯示,今年7月和8月入境新加坡的中國遊客均超過40萬人次,創下月度訪客量的最高紀錄。

然而,報告也提到,訪客量激增卻未能幫助餐飲業克服營運成本居高不下的挑戰。

「儘管遊客數量增加,人均旅遊消費卻在下降。」

餐館的裝潢也很重要,像這家餐館就深受年輕食客青睞。(聯合早報)在選擇越來越多的環境下,食客的消費習慣也不斷在改變,而這些改變是任何餐飲業者都得適應的。

在紅螞蟻看來,新加坡餐飲業的主要問題是同質化,以致競爭非常激烈,而國外卻有不少具特色及創新的餐飲概念。

要在新加坡生存,就得把產品做好。了解消費者需求,跟得上市場熱度,才是成功的第一步。

其實,這也不是新加坡獨有的問題。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數據顯示,全球餐飲業有六成的新餐館,在開業一年後就結業。

能撐過第一年的,卻有七成在三到五年內結業。

若餐飲業者始終過不了這幾道坎,或許及時結業「止血」才是上上之策。


相关文章

  • 新山無國籍老婦冠病惡化 醫院拒收 家屬求助無門
  • 翻牆撬門即得手,公寓保安如虛設 新加坡人成了竊賊眼中的軟柿子?
  • 新幹線客運量飆升 日鐵擬靠AI應對人力短缺與成本壓力
  • 泰警曼谷港口繳獲238噸非法進口電子垃圾
  • 英國科學家展開海洋碳吸收試驗 讓海洋能重新吸收更多大氣中二氧化碳
  • 美國科研人員研發昆蟲般大小彈跳機器人 有望提高救災工作效率
  • 本地手足口症病例一周內每日平均達到61起
  • 馬國失蹤富太案 富商丈夫被警方逮捕助查
  • 柬埔寨種植園發現遺留炸彈 逾百枚仍未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