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飯吃得越久越好,象徵長長久久,給紅包是為了辟邪。掛紅燈籠不僅能趕跑年獸,還是能趕跑窮鬼?
相傳,新年習俗做得好,一年到頭都會萬事如意。若是觸犯禁忌,一整年都不順利。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地區過年有哪些習俗?一起來看看吧!
因為是坊間習俗,所以並不一定適用於每個人,只是大家做個參考~如果你不相信,就當是了解下當地文化!
除了習俗要注意,今年春節疫情的規定也是要遵守。而且,農曆新年期間,會有更多「便衣」執檢人員加強對餐飲、購物中心等公共場所的監督,執法更嚴格哦!
以下事項要注意:
新加坡農曆新年期間仍須遵守5人一組的社交聚會人數等限制。
每個家庭能接待的訪客也維持在5人。
當局呼籲人們在參加社交聚會前,自行進行抗原快速檢測ART,尤其是拜訪那些有年長人士或還沒有接種疫苗人士的家庭。
人們在餐飲場所用餐時,必須遵守現有的防疫規定,同桌用餐的人維持在5人,不同住的家庭成員不能同時預定多個桌子用餐。
大型的宗教活動,包括:宗教遊行、晚宴,或公司宴會和團拜活動將一律禁止,以避免出現大規模傳染的情況。
所以大家外出也儘量注意!
年除夕
傳統習俗
要先洗頭、洗衣,衣服不能曬過年
水神的生日正好是大年初一、初二,因此這兩天不能洗頭、洗衣服,不然就是對水神的大不敬。因此,除夕這天把這些事都做完那是最好的。
吃年夜飯
除夕夜也稱為吉祥夜,一家老小聚在家中吃團圓飯,象徵一家團圓迎接新一年。 在吃飯前要先拜神祭祖,和他們賀年表示尊敬及得到庇佑。年夜飯要吃得越久越好,象徵長長久久。
守歲
守歲就是在除夕的這天晚上不睡覺,熬夜迎接年初一的到來。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惜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則可以延長父母的壽命,長命百歲。 小朋友還是別折騰熬夜了~
壓歲錢
其中一個民間說法,「祟」是小妖,會在年三十晚出來傷害熟睡中的孩子,古時的爸爸媽媽,會把八枚銅錢放在孩子枕邊趕走它。 現在來說,家中的爸爸媽媽會把錢放進紅包內給孩子,有辟邪驅鬼、保佑平安之意。
掛紅燈籠
紅色,一個象徵吉利、吉祥的顏色,燈籠則象徵團團圓圓、圓圓滿滿、紅紅火火,掛上紅燈籠就是增添喜慶。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用紅色嚇跑傳說中的年獸咯!
家中的燈要一直亮著
簡單的說,就是開燈趕跑窮鬼和不順,讓來年順順利利。 在年三十,一整晚都要點長壽燈,年初一直到十五,門前都要掛上紅燈籠,入夜前點亮紅燈籠一整晚,表示延年益壽,香火延續。
傳統禁忌
不能打罵孩子
華人最敬愛的神名之一就是「財神」,他非常喜歡小孩子,如果在這一夜打罵孩子,孩子的哭鬧聲,會讓祂不高興,而影響你一年到頭的財運。
家中成員不能爭吵
此外,家中成員也不能在這天爭吵,會引來晦氣,對來年不利。
初一
傳統習俗
新年換新裝
一年當中的第一天,穿上新衣、新褲、新鞋,開啟美好的新一年。
晚輩給長輩拜年
這天一早,家中晚輩要向長輩們拜年,祝福他們健康長壽、吉祥如意。
長輩給晚輩紅包,祝福他們健康平安。
放鞭炮
其中一個民間說法是,在大年初一的一早,人們用燒竹子的爆破聲來驅走「山魈」,據說是古時住在深山裡的獨角怪物,它最怕聲響。
另一個說法和年獸有關。有了火藥後,裝進竹筒里,才有今天的爆竹。現代燃放爆竹,就是添加喜慶的氛圍。雖然在新加坡不能放炮,但可以玩仙女棒喲~
初一吃素
有些人會在這天茹素半天或一天,寓意不殺生,祈福增壽。
傳統禁忌
不能殺生
殺生被認為會導致刀災、兵災、血災等的災禍發生。不殺生有慈悲愛護眾生之意,累積功德、一整年都能趨吉避凶。
已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娘家
傳統習俗是,已出嫁的女兒在初一、十五是不能回娘家的。新年的第一天就回娘家,會把娘家吃窮,初二回娘家最合適。
不能吃稀飯/粥
在古時,一般貧窮人家吃不起好的飯菜而選擇吃稀飯、粥。大年初一早上吃稀飯或粥,有窮一整年的說法。 另一個說法是,大年初一不煮新飯,要吃除夕夜留下來的剩飯剩菜,象徵去年吃不完,今年還有剩餘。
吃藥病一整年
一般來說,只有病人才吃藥。在新年的第一天就吃藥,意味著一整年裡都要吃藥,非常不吉利。當然,病人除外。
忌洗頭、洗衣物
大年初一洗頭、洗衣物,會把財富和財運洗掉。
忌催促他人起床
不能在這天叫他人名字,催促他們起床,否則被催促的人一年到頭,都會被人催促著做事。
嚴禁掃地和倒垃圾
這天是不能掃地和倒垃圾的,否則會把家裡的財運全掃走。
忌睡午覺
不能睡午覺,這會影響整年的事業運。
初二
傳統習俗
已出嫁的女兒回娘家
這天是「回娘家日」,已出嫁的女兒帶著丈夫、孩子回娘家拜年。
祭拜土地公
土地公是道教神明之一,民間有個傳說,土地公下凡的心愿是希望人人變得有錢,過上好日子。年初二祭拜土地公,為自己和家人添財富、交好運。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傳統禁忌
不帶單數禮品回家
已出嫁的女兒,不能兩手空空回娘家,必須帶些禮品回去表達心意。禮品的數量最好是雙數,單數對華人來說不吉利。
回娘家忌睡午覺
已出嫁的女兒,回娘家這天忌睡午覺,否則一整年會很懶惰。
初三
傳統習俗
赤狗日
赤狗是熛怒之神,年初三又稱赤狗日,被認為是個不吉利的日子,可能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在中國南方有貼赤狗的習俗。
安睡遲起
從年三十除夕夜到初二期間,大家都為守夜勞累,到了初三便可安睡遲起,好好調理身子,養足精神。
燒門神紙
古時有個說法,年初三時把年節時的松柏枝、門神門箋等一併焚化,以示年已過完,又要開始營生。俗諺有「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小年朝
相傳古時在這天有天書來到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天。後稱為小年朝。
「老鼠娶親」
另有一習俗為「老鼠娶親」,即祝賀老鼠嫁女,這天人們會把麵餅置放在牆根,並在屋隅、牆角和水瓮里點燈、焚香、敬紙,以此來向老鼠祝賀。
傳統禁忌
忌外出
赤狗日這天忌外出,不宜外出或宴客,避免與人發生口角爭執,應早點熄燈睡覺。
忌掃地、乞活和汲水
小年朝這天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晚上忌點燈、說話
「老鼠娶親」,晚上忌點燈、忌說話,以免驚擾它們,要和老鼠打好交道,人鼠和睦,鼠害才會少一些。
初四
傳統習俗
恭迎灶神
正月初四是女媧創世神話的「羊日」,在老黃曆中占羊,故常說「三羊(陽)開泰,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同時,也是迎接其他神明回民間的日子。
吃折羅
簡單來說,就是把幾天下來的剩飯剩菜組成大雜燴,合在一起吃。
傳統禁忌
接神忌出遠門
這一天是民間習俗的接神日,灶神和家神回來守護家人。灶神會點名家中成員,所以不宜外出。
初五
傳統習俗
「破五」
年初五也被稱為「破五」,意指之前幾天的禁忌,過了這天便可以破除。也有「送年」的意思,就是過了這一天,一切就會慢慢恢復到正常生活中。
「趕五窮」
五窮指的是「智窮、雪窮、文窮、命窮、交窮」,在這一天打掃家裡,把這五窮趕出家門,家中之人順利平安。
接財神
這天也是財神的生日,人們會在這一天大擺宴席,燃放炮竹慶祝,迎接財神的到來。
吃餃子
這一天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據說這可免除小人的造謠傷害。另外,餃子的形狀和金錠相似,也是在恭賀財神誕辰日。
擇定吉時開市
生意人一般會選擇在財神生日的這一天擇定吉時,點燃炮竹,祭神明,開始正常營業,旺財運。
傳統禁忌
忌動土
這一天也被稱為「五忙日」,不宜做事,不然會破財。此外,也禁止動土,否則會有災害發生。
不宜出遠門、不可串門
一個說法是姜太公封老婆為窮神,令她「見破即歸」,這天不串門就是避免見到窮神。老人也忌諱這天串門拜訪,認為會把晦氣帶給親人。
初六
傳統習俗
「送窮出門」
這天又被稱為「馬日」,要「送窮」,即趕走窮神,把舊日的貧窮困苦都趕走,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
這天要清掃家裡,把家中堆積的垃圾丟棄,因為這天垃圾變成了「窮氣」,這麼做俗稱「送窮出門」。
初七
傳統習俗
「人日」
傳說女媧正月前六天,分別造了雞、狗、羊、豬、牛、馬,第七天造了人。因此,初七又稱「人日」,人人都要互相尊重,家長不宜教訓孩子。
吃「七菜羹」、「及第粥」和面線
這天要以七種蔬菜煮成七菜羹。古時農業社會,祈望吃七菜羹,來年大豐收。吃了七菜羹,也代表新年已經告一段落,初八又要開始為事業拼搏了。
而吃「及第粥」(一種粵式粥點)和面線等則象徵吉祥如意、步步高升的意思。
吃撈生/魚生
人日是「人人的生日」,東南亞地區的華人,都流行在這一天吃撈生(又稱魚生/撈魚生),寓意一年到頭風生水起。
傳統禁忌
「七煞日」
初七又被稱為「七煞日」,許多事情都不宜在這天進行,尤其要避免外出遠行。
初八
傳統習俗
放生
初八放生,體現古人對萬物的尊重與和諧相處的品德,並盼望新的一年裡,萬事萬物都能往好的方向發展。
「順星節」祭星日
傳說初八是穀子的生日,又稱「順星節」,是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會出得最全,因此可以預知一年運勢。 這一天如果天氣好,就會一年有好豐收,反之則不順。 每個人的一生命運都被值年星宿操縱,趁著初八諸星下界祭拜星君(即順星),望能得到垂佑。
「穀日」
這天有個習俗就是對著有穀物的牌位膜拜,不吃煮熟的穀物,象徵著重視農民生產,珍惜糧食。
「祭八仙」
八仙指的是李鐵拐、漢鍾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
他們生前經常深入民間,為人民解圍濟困,民間習慣在這天用水果和佳肴來祭拜他們。
傳統
禁忌
忌使用針線
年初八是「蠶過年」的日子,不能使用針線。
初九
傳統習俗
「過小年」
這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祂是主宰天界最高的神,福建籍貫每年都會重視這一天,拜天公儀式隆重,和玉皇大帝祝賀慶生,也有人稱它為「過小年」。
「安太歲」
這天也有「安太歲」儀式,意指生肖沖犯太歲的人,可到廟中化解,即寫上姓名、年歲、再添一點香油錢,委託廟方供奉即可。
傳統禁忌
忌晾曬衣服、倒垃圾
玉皇大帝生日的這天,忌晾曬衣服,尤其是內衣褲,也不能倒垃圾,這是對玉皇大帝的尊重。
初十
傳統習俗
「石頭節」
初十被稱為石頭節,即石頭神生日,又稱「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等,這天要向石頭焚香祭拜,並在午間供奉烙餅。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掛花燈
初十這天掛的花燈為「添丁燈」,寓意家中添子。過去在珠村,只要有男嬰降世,家裡的人都會在初十前去社稷壇掛花燈。
傳統禁忌
忌搬動石頭和石器
石頭節不得搬動石頭和碾、磨、石臼等石器,否則會傷及莊稼。這一天也忌開山打石和以石蓋屋。
初十一
傳統習俗
「子婿日」
這天是岳父宴請女婿的日子,把初九慶祝「天公誕辰」後剩下的食物,初十吃不完,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來招待女婿和女兒。
初十二
傳統習俗
「十二搭燈棚」
元宵將近,因此民間俗稱的「十二搭燈棚」,就是在為慶祝元宵做準備。
初十三
傳統習俗
「燈頭生日」
正月十三也稱為「燈頭生日」,民間在這一天要在廚灶下點燈,稱為「點灶燈」,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正月十八落燈。
也因為正月十五將近,家家戶戶都試點制好的燈,才被說是「燈頭」之日。
吃湯圓
正月十三晚上一家人一起吃湯圓,寓意圓圓滿滿。此外,吃了多日的大魚大肉,依傳統習俗,這天會選擇吃一些清淡的稀飯和芥菜。
祭祀關公
關公生前為人正義,一生為人除暴安良、造福百姓,為人敬重。死後人們在這一天,用一種叫「添碟子」的貢品來祭祀祂。
祭海
相傳這天是海龍王的生日,漁民都會在這天舉辦祭海活動,祈求海龍王庇佑,一年到頭漁業豐收。
放海燈
相傳這天也是海神娘娘的生日,漁民和村民會在岸上擺設祭品,點燃煙花爆竹,並把製作好和寫滿祝福的船放入大海,祈求海神娘娘的庇佑。
初十四
傳統習俗
「順天聖母」/ 「臨水娘娘」誕辰
相傳臨水娘娘是拯救難產婦女的神仙,於是民間紛紛祭祀祂。
喝亮眼湯
亮眼湯是碗青菜麻糍湯,有個說法是,喝了這碗湯,春節也差不多結束了,是時候振作精神投入工作了。
吃「糊辣羮」
初十四晚鬧元宵,有吃「糊辣羮」的習俗。糊辣羮用牡蠣、蝦仁、魚肉、蟶肉、蘿蔔等材料炒燴後,加水勾芡而成食物。
這天,小孩拿著碗筷挨家挨戶喊「吃發財羹啦!」,主人都會給每人一瓢。據說小孩吃得越多就越聰明,討糊的人越多,主人就越發財。
試花燈
為迎接元宵節的到來,人們都會在這天試花燈及為元宵節目進行彩排。
守財神
這天下午開始,小孩手裡提著毛兔燈,跟著大人在大街上走。家家戶戶都點起了蠟燭,俗稱「間間迎」,以此來迎接財神。
這天晚上也會點「長夜燈」,從傍晚一直亮著到隔天早上。
初十五
傳統習俗
吃元宵(湯圓)
湯圓用作元宵佳節食品,所以被稱為"元宵",生意人稱之為"元寶"。元宵的餡料豐富,可湯煮、油炸、蒸食,象徵紅紅火火,團團圓圓。
看花燈
元宵節夜晚的主要活動之一就是看花燈,人們舉燭掌燈,結伴而戲。古時的花燈樣式很多,有蓮花燈、八寶燈、八角燈、高角燈、龍燈等。
送孩兒燈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娘家送給新嫁女兒,希望女兒婚後吉星高照、早生貴子。 親友也會送給新婚的不育之人,祝福他們早日得子。
舞獅子
每逢元宵節或節日慶典,民間都會以舞獅這項民間藝術來助興。這一習俗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走百病
「走百病」也稱為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人們以此來祈願消災和健康。婦女們在這天晚上會相約出遊,見橋必過,來祛病延年。
拋柑
這天也被稱為「中國情人節」。傳統社會年輕女子不允許出外活動,元宵節賞花燈是一個交誼的機會,未婚男女在這天到河邊拋柑(女)或撈柑(男),以此機會結識良緣。
猜燈謎
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貼上紙條讓人猜,在歡樂的氛圍中啟迪智慧,早已成為元宵節不可缺少的節目之一。
傳統禁忌
忌孩子哭鬧聲
相傳這天是天宮大帝的誕辰祭日,孩子的哭鬧聲會帶來霉氣,不管發生什麼事,都儘可能不讓孩子哭鬧。
忌到晦氣重之地
不去醫院、上墳、荒涼等地方,以免沾惹晦氣。
忌借錢給人
據說這天借錢給人,會把你的運氣借走。
忌米缸見底
這天米缸若是見底,有斷炊堪虞之說。
忌弄破衣服
據說這天若是弄破衣服,霉運纏身一年。
忌殺生
此日殺生是一個見血的不詳惡兆,可能會破財或病災。
忌洗頭
這天不能洗髮,否則會將財富洗之一空,一年存不下積蓄。
以上就是有關農曆新年的習俗和禁忌啦!這些習俗會因國家或區域的不同而有別,了解後當增廣見聞唄~
轉載請註明來源:獅城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