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叫Vivian,我叫陈薇薇
新加坡的朋友都叫我Vivian,网购留的名字是Vivian,预约饭店、工作卡、群名,都是Vivian......
有天做梦,我又回到了那个白雪覆蓋的小院子,有奶奶的炖菜和爷爷的狗,老人家看到我回来了,迎过来,“薇薇啊,你可回来了!”
梦醒了之后,我迷糊了好一阵,看到窗外的椰子树。哦,我还在新加坡,我还是Vivian。
3年了,好想回家,好想再做一回陈薇薇!
接我妈过来过年
因为疫情和家庭的关系,2年没回国。很想家,父母跟朋友都是牵绊。
过年准备接我妈妈过来团圆,但不知道是否赶得及在过年时候抵达新加坡,看ICA批证的速度了。
身边很多朋友的父母,不愿意现在过来,难得妈妈肯来,希望一切顺利。
我们有3个娃,没法一拖三
我叫小A,三宝妈,7年没有回家了,之前家人还能轮流过来。
现在孩子小,先生在读书,体虚不便一拖三回国。我想,只要人还在地球上,带娃都是妈妈付出更多心血、时间和精力。
母亲过世多年,父亲逐年迈向衰老,也算独居老人了。虽然姐妹多,也能就近多照顾,还是会挂念。
当家有学龄娃,过年回国基本上是奢望。也会想念国内的家人,亲朋好友。
春节期间,我们会抽空和国内亲友团通电话,拜年,带孩子感受节日气氛。必不可少的节目,当然就是吃团圆饭和看春晚,以前边看边吐槽哪个节目不行,现在看春晚好像是一种浩荡的乡愁和思乡行为,哈哈哈!
同样是三宝妈,宝妈S也有着差不多的答案。
我是爸爸,不能在孩子面前哭
我是二娃的宝爸,我都6年没回国了,一开始是我考研,后来是孩子出生,然后就赶上了疫情。
但是我不能像孩子妈妈一样,想家了就抹眼泪。毕竟,我是个父亲,全家都需要依靠着我。
可是家中父母已老,我能不想念吗?离家的时候,我还是个小伙子。就像歌里唱的那样。
衣裳再添几件 饭菜多吃几口 出门在外没有妈熬的小米粥 一会儿看看脸 一会儿摸摸手 一会儿又把嘱咐的话 装进儿的头 如今要到了离开家的时候 才理解儿行千里母担忧 千里的路呀我还一路没走 就看见泪水在妈妈眼里 妈妈眼里流 妈妈眼里流 没想到这一走,转眼我已经成为了父亲,撑起了这个家。边努力、边奔波、边想念、边忍住想念。实在受不了了,就在卫生间偷偷哭成个傻子。
哭完了,振作起来。就像台湾作家龙应台在《目送》里写道: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忘了所有人,她还记得我
疫情有多久,我就有多久没有回国了。
原本,我的外公外婆身体就不好,一直就是卧床的状态,这几年情况越发不好了。外婆已经神志不清,甚至大小便失禁了。
她每次换衣服,都要全家出动,我妈和我舅抬着手臂,我姐抬着腰,还得有个人换。
老太太都不认识人了,就觉得这帮人围着她,好像要害她。拳打脚踢的,我看我妈被打也很心疼,虽然老太太肯定打的不疼就是了。
可是,她跟我视频的时候,有几次还认出了我。心理挺难受的,多想回家,帮外婆亲手换衣服啊.......
我没有什么可吐槽的
我4年没回了,听起来好像挺可怜的。 但是,我自己倒不觉得什么,没有疫情的前一年,我带着孩子和老公在巴厘岛过年的。虽然不比国内年味十足,但也是非常好的体验和回忆。
我和我妈我爸不一样,他们有兄弟姐妹,我和老公都是独生子女,我们这代人,人情就很淡。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样?我们和堂表兄妹,就是个微信聊天的感情,有的在国外、有的在北上广,几年都见不到一次面。
老人平时接到新加坡,过年也没觉得一定要回去团聚。比起大家的思乡情切,我倒觉得没什么。
家人在哪,那就是家
8,9年没回了吧,我和老婆的父母,都去世了。入籍之后,国内的房产都处理了,现在,只有新加坡有我们的家了。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