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部高級政務部長陳傑豪今天(23日)在建屋局PEAK 論壇宣布了這個措施。
隨著機器人、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的興起,建屋局一直與全球研究和行業合作夥伴展開合作。當局也投資研究和開發、不斷試驗新技術,以突破政府組屋項目在建築生產力的界限。建屋局也將著重利用機器人解決方案和自動化流程,來簡化施工流程並節省時間,提高工地的生產力和安全。
面臨建築業人力減少的情況,建屋局為了減少對人力的依賴並提高施工效率,當局從2023年的預購組屋項目,就開始使用機器人,進行了十次工地的測試。
陳傑豪說,雖然2019冠病疫情嚴重延誤了預購組屋項目的工程,但建屋局一直努力趕上進度,預計將在2025年底前,提供10萬個單位。
他分享,自2023年以來,建屋局在43個預購組屋項目中完成了約3萬4500個預購組屋單位,其中包括位於登加的首批項目Plantation Acres和Plantation Grange以及位於盛港的Rivervale Shores。該項目是建屋局至今最大規模的預購組屋項目,並且也獲頒建屋發展局設計與建築獎項。
基於這些實驗都有很好的成果,陳傑豪表示,建屋局明年開始,將在一些預購組屋項目,逐步擴大使用機器人進行噴漆和抹灰工作。
這些機器人都配備了各種傳感器,讓它們能夠在施工階段,通過狹窄的通道,精準地完成油漆和撇渣工作。
陳傑豪也說,為了支持剛開始使用機器人的承包商,建屋局也將與供應商合作,以具有競爭力的價格,提供他們有噴漆和抹灰功能的機器人。這能讓承包商能夠負擔得起,這些更先進的技術,並幫助承包商快速選出和部署合適的機器人。
當局目前仍在與行業合作夥伴合作,在工地確認並實施其他創新的解決方案,例如可以對已竣工的組屋進行遠程檢查的機器人。
運用人工智慧和先進技術 提升造屋生產力另外,建屋局在「建築改造項目」(Construction Transformation Project,簡稱CTP)計劃下,嘗試採納各種先進技術,來提高建造房屋的生產力。
這項計劃同建築公司大林集團(Obayashi Corporation)合作,目前試行中的包括登加Garden Waterfront I & II預購組屋項目。
記者日前就跟隨建屋局走訪了仍在施工中的Garden Waterfront I & II工地,了解建築團隊如何使用這些先進技術,優化建築工作。
同操作員用操縱杆來工作的傳統作業相比,團隊現在採用人工智慧操作塔式起重機,不僅可以讓吊裝和運輸預製構件的操作自動化,也能輕易地調整懸掛構件的方向,讓搬運工作更為精確,也更快速。
同樣在試行中的還有起重機引導新技術(Crane Machine Guidance technology)。該技術採用先進的安全功能,可以讓兩台相鄰的移動式起重機,在有限的空間裡同時運作,耗費的人力也更少。
移動式起重機上安置了定位系統,如果偏離或太靠近其他起重機的話,吊臂上的傳感器就會向起重機操作員發出警報,提醒操作員注意保持起重機之間的安全距離。
起重機吊臂上的雷射雷達傳感器(LiDAR)也可以為操作員提供吊件垂直精度的反饋信息,以及探測吊件路徑上的潛在障礙物,這麼一來就無需多一人幫忙觀察,從而減少人力。
以往起重機操作員需要使用對講機和他人溝通如何操縱吊臂,但在這項先進技術下,操作員可以通過鳥瞰圖了解施工區域,更快更方便進行下一步操作。
建屋局建築與數碼設計謝友賢說:「我們之後將對這些技術進行研究,以便在其他工地實施。我們致力於利用所有這些先進技術,如自動化、機器人和人工智慧,實現我們的更大目標,即全面提高施工生產率,同時增強施工生態系統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