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新加坡,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魚尾獅」雕塑,其實「魚尾獅」就是新加坡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融合的象徵:魚代表著該國的過去——從前的新加坡是一個四面環海的漁村;獅子既代表著新加坡原本名字的由來(獅子城),也象徵著它在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的地位。
當然,也有學者推測,獅子是土地之王,代表東方或大陸文明;魚來自水,是海洋文明即西方文明的標誌。所以身處在全球文化的中心,當然值得我們去學習如何做一個全球公民啦!
多族裔參與塑造現代新加坡
印度裔
雖然新加坡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有印度商人經過,但直到殖民時代,印度社區的存在才真正開始產生重大影響。1819年,史丹福-萊佛士爵士(Sir Stamford Raffles)將新加坡作為貿易站,隨著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東南亞站穩腳跟,大批印度人作為勞工、士兵和公務員來到新加坡。
華裔
在19世紀和20世紀初,中國經歷了經濟不穩定、政治動盪、饑荒和人口過剩,尤其是在南方省份。另一方面,新加坡作為一個繁華的貿易港口和通往東南亞的門戶正在崛起。中國移民認為新加坡是一片充滿經濟機遇的土地,他們可以在這裡從事貿易、種植園勞動、工廠工作或創業。 馬來裔 新加坡毗鄰馬來半島和印尼群島,馬來世界與新加坡之間的交往和文化交流長達數百年之久。
早在殖民時期之前,馬來商人、漁民和海員就已經來到新加坡海岸進行貿易和海上活動。後來,英國殖民統治帶來的相對穩定和治理,使新加坡成為逃離家鄉動亂的馬來人嚮往的目的地。
土生華人
土生華人(Peranakans),又稱海峽華人(Straits Chinese)或峇峇娘惹(Baba-Nyonya),是新加坡一個獨特的文化社區。他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和16世紀,當時中國商人和貿易商為了貿易目的開始來到這個地區。許多早期華人定居者與當地馬來和印尼婦女通婚,形成了新的語言、建築風格和飲食習慣。
歐亞人
歐亞人在新加坡的存在可以追溯到16世紀初,當時歐洲商人,特別是葡萄牙人來到該地區。這些早期的歐洲定居者與當地的馬來人、華人和印度婦女通婚,形成了歐亞人社區。新加坡的歐亞人受歐洲和亞洲傳統的影響,形成了獨特的文化、語言和身份。他們的語言被稱為Kristang或Cristão,是一種從葡萄牙語和馬來語發展而來的克里奧爾語,一些社區成員仍在使用這種語言。
新加坡自上而下實行種族和宗教相關法令
維護宗教和諧法(MRHA)《維護宗教和諧法》旨在通過預防和管理宗教團體之間的衝突來維護宗教和諧。它授權政府對破壞宗教和諧或從事可能導致宗教團體間不和諧活動的個人或團體採取措施。
種族融合政策 (EIP)
「種族融合政策」是一項公共住房政策,旨在確保公共房屋的種族組合平衡。集選區(GRC)制度新加坡的地方選區制度規定,每個選區必須包括來自不同種族背景的候選人。這項政策鼓勵各政黨推舉來自不同種族群體的候選人,促進政治格局的包容性和少數群體的代表性。
少數民族權利總統理事會 (PCMR)
PCMR確保議會通過的法律不歧視任何種族或宗教團體。它對擬議的立法進行審查,以評估其對少數民族社區的影響,然後再將其頒布為法律。 新加坡被馬來西亞趕出國土的原因之一也是種族關係緊張。事實上,導致新加坡從馬來西亞分裂出去的種族騷亂造成了死亡、混亂和廣泛的破壞。
因此,新加坡政府非常重視種族主義和種族緊張局勢,並制定了嚴格的措施來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我們會引導孩子思考:如果他們在新加坡掌權,他們會制定什麼樣的法律來促進和諧? 不同的宗教,同等地慶祝
新加坡作為世界金融中心由於英語流利、企業稅收優惠和高科技環境,新加坡成為全球重要的金融和商業中心。谷歌、聯合利華、強生、聯邦快遞、摩根大通等全球頂級公司都在新加坡設立了大規模的辦事處。
多民族語言平等共存新加坡的四種官方語言是馬來語、泰米爾語、英語和普通話。在公共場所的所有標牌上,你將看到所有四種語言。此外,所有法院和法律文件均以四種語言印刷。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化的地方,食物種類繁多,令人驚嘆。Hawker Center 是大多數新加坡當地人享用午餐和晚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