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家美術館首次為新加坡最高齡且仍活躍創作的藝術家林子平舉辦特展《我畫故我在》。
這場雙語展覽將帶領觀眾追溯這位103歲畫家的藝術演進歷程,展出 50多件精選畫作,包括來自藝術家個人收藏、新加坡公共典藏,以及總統府珍藏的一幅新加坡河景作品。
全面展現了這位百歲藝術家畢生的創作歷程和對藝術的全情投入。展品包括速寫、 書法,以及水墨和油彩作品,時間跨度從他1946年初入藝壇,直至2023年近期完成的大作,完整記錄了林子平的藝術生涯。
展覽還呈現了林子平畫室及其友人的珍貴檔案文獻,與畫作並列,編織出一條平行敘事。此外,觀眾還能首次觀看由新加坡國家美術館於2013年拍攝的兩段藝術家創作紀實影片。
從作品中回味新加坡昔日的日常生活場景,陶醉於他從東南亞及更遙遠的異地他鄉帶回的壯麗風景,感受林子平豪邁而風情萬種的水墨作品,包括他獨特的「糊塗字」書法風格。
對水墨畫和書法媒介孜孜不倦的創新求變,把古早技藝和對當代時宜的切合,通過各種傳統習俗與現代生活的對話,做到巧妙地融合,使林子平在新加坡的藝術史上占據特殊的位置。
這次展覽揭開這名百歲藝術家多元而動態的創作軌跡背後令人動容的故事,以及友情、遊歷和對創作自由 不懈的追求對他的影響。
林子平的創作生涯與藝術演化並非直線推進,因此次項展覽通過三大主題環節來陳述他的藝術實踐的轉變:從大坡到小坡、世界有多大,以及自在天地。
從大坡到小坡:透過林子平的視角,陶醉在新加坡早年風貌的懷舊場景中,了解他對本土文化的 影響
「從大坡到小坡」部分的裝置視圖
新加坡生氣勃勃的日常生活風貌是林子平最鍾愛的創作題材。這當中包括大家熟悉的新加坡河、 蘇丹回教堂、咖啡店,以及濕巴剎。這個環節讓觀眾一覽新加坡從大坡到小坡的歷史街區的景色;這兩個年長華人社群慣用的俗稱,指的是從今天的歐南園至甘榜格南的整個地區。
除了這些畫作,觀眾也能見到1970年代至1980年代的剪報和照片,記錄藝術家創作生涯中這些難以磨滅的時刻。其中部分照片是在林子平的書房中尋獲,照片中觀看場景的視角和他的 作品相互吻合。
世界有多大:林子平創作的原動力以及海外習畫帶來的靈感
「世界有多大」部分的裝置視圖
除了新加坡的日常生活場景,林子平的靈感也來自於與各藝術團體的藝術家朋友們一起到各地去 進行藝術考察之旅。展覽的第二個環節和主題繼續探索大坡和小坡以外的地區,包括東南亞和歐洲的各個地方。
這些作品凸顯林子平多元的繪畫風格,並展 現了他將水墨畫傳統沿用到西洋風景畫和媒材的高超技藝。
自在天地:林子平的自設規範與獨特藝術風格
「自在天地」部分的裝置視圖
展覽的第三個環節和主題是林子平對藝術創作自由的追求,以及他為自己設下的藝術規範,而這些都植根於他的審美意識和創作方法。在他產量豐碩的創作生平中,林子平的藝術風格的進化, 最先始於具象繪畫,而後發展成融合各種藝術媒材的視覺特徵所得出的表現形式。這種對於探索 和表達形式的自由的追求,最終讓他開創出他獨有的「糊塗字」風格。
藝術家林子平呈獻個展《我畫故我在》
時間: 10月25日至2025年3月23日
地點:新加坡國家美術館4樓展廳舉行
新加坡公民及永久居民免費, 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了解更多展覽信息。
新加坡眼有吃喝玩樂群,想知道更多新加坡吃喝玩樂的資訊,可掃碼添加以下客服 xjpyaa 備註「吃喝玩樂」入群了解更多。
HQ丨編輯
HQ丨編審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丨來源
新加坡國家美術館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