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傳媒英文新聞網站CNA報道,務立中學(Broadrick Secondary School)的校友就在積極舉辦活動,還設立青年部,舉辦面向年輕人的活動。宏茂橋中學(Ang Mo Kio Secondary School)的校友則通過幫助社區有需要的人士,如幫忙清理東西囤積單位、與露宿者交友和食物捐贈等活動,提升學校形象,並鼓勵下一代校友延續回饋的精神。
兼顧家庭及事業 同時回饋母校務立中學的47歲校友Janet Lo表示,現在自己的事業和家庭已安定下來,想趁著有時間回饋母校。
一些校友會所舉辦的活動包括組織舞會、輔導項目以及慈善活動,加深學校與社區間的聯繫。
此外,為打破大眾對鄰里中學的刻板印象,務德中學(Bedok View Secondary School)的校友會則開設青年組,讓年輕校友在升學和就業的過程中能得到校友們的指導和幫助。
17歲的Krystal Sandar Sweshi是務德中學校友青年組的副主席,她表示,針對鄰里中學學生的一些毫無根據的刻板印象,讓一些舊生為母校感到羞恥。
目前在淡濱尼美廉初級學院就讀初院一年級的她表示,「有時我們聽到如鄰里中學學生是『流氓』之類的話。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有很多學長入社會後都做的很好,受到認可。」
她表示,他們開設校友會青年組就是要讓學弟學妹們知道,他們可以獲得成功,為學校感到自豪。
名校與鄰里學校的校友會資源分配不均英華校友會受詢時指出,任何學校都有能力發展穩固的校友網絡,但提供十年或以上教育的學校更易有更強的校友基礎,這是因為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時間較長。英華校友會就有超過1萬1000名校友支持學校活動。
慈善機構Access Singapore創始人Clarence Ching 便指出,校友會提供的資源、資金和獎學金,可讓學校有更強的競爭力,而鄰里中學在這方面略顯不足。為彌合差距,Access Singapore正為資源較少的學校建立更強的校友網。
教育部受詢時表示,學校歡迎校友與學校保持聯繫,在畢業後回饋母校,而校友並不需要組織成校友會才能回饋母校。
教育部表示,當局認可校友對學校的支持和貢獻,除了協助保留學校的傳統和精神外,校友也為舊生們提供重新聯繫和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