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路交通管理局今天(29日)發表文告表示,鑒於近期車輛使用趨勢和新一代無閘門公路電子收費系統(ERP2.0)功能的改進,因而作出這一決定。
陸交局指出,這與1997年至2003年之間,當局在獲准車輛增長率(VGR)的基礎上,額外增加1萬零500張擁車證配額的做法類似。
除了貨車和巴士組(C組)外,其他組別的車輛自2018 年起均保持零增長。陸交局每三年檢討一次車輛增長率,上一次是在2021年。
疫情以來的靈活工作安排是驅使出行方式轉變的一大因素。陸交局數據顯示,從 2019 年到2023,車輛總行駛里程減少了約 6%。
另一因素是公共運輸可達性的持續改善。隨著的湯東線第一至四階段的通車,地鐵網絡擴大了18%,從2019年的228公里增至目前的約270公里。未來幾年,地鐵網絡還將進一步完善,包括東北線、湯東線、濱海市區線和環線的擴建,以及新的裕廊區域線的開通。
存在按距離計費的可能性與此同時,通過ERP2.0運用的全球導航衛星系統 (GNSS)技術,當局更有效地管理交通擁堵情況。ERP2.0 將提供更全面的綜合交通信息,並能夠在沒有實體閘門的情況下運行。
「我們將能夠引入新的』虛擬閘門』,管理交通擁堵情況時能更靈活,反應能更迅速。ERP2.0還提供了未來基於距離計費選擇的可能性,這將成為監管車輛使用和管理交通擁堵的額外工具。
陸交局強調,長期願景仍以「減少用車」(car-lite)為目標。從2025年2月1日至2028年1月31日,中小型汽車組(A組)、大型及豪華車組(B組)和摩托車組(D組)車輛數量的每年增幅將維持零增長;與此同時,貨車和巴士組(C 組)的年增長率則維持0.25%。
陸交局將繼續密切監察交通情況,如有需要將調整公路電子收費。隨著ERP2.0提供更多數據和以及工具的投入使用,陸交局下來會考慮進一步校準車輛總數,包括可能引入按距離收費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