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华语的机会变少了 新加坡最新的全日制中文系课程收生却很踊跃

2024-11-01     静姝     5771

新加坡小学生上华文课。(联合早报)

在同一场座谈会上,教育部副教育总司长(课程)孙振炜也是受邀嘉宾。他指出,老一辈新加坡人经常会说,我们这一代学生的华文成绩远不如以前的华校生。

“现在至少你街头访问学生,他们还是可以说出几句华语啦,虽然程度会差一些,但要看你跟谁比。你跟华校生比,可能就觉得他们华文程度不如以前。但如果你和以前的英校生比,你会觉得大家现在至少都能够读华文、说基本华语。”

“为这个国家的凝聚力,我们付出了一些代价,因为英语作为一个各族群的沟通语言是必要的。没有这个沟通语言,我觉得我们国家的凝聚力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如何拥有一个共同语言,让各族群能够自由沟通对国家产生认同感的同时,也让各族群保持住对自身文化的认知与认同,这是我们想要鱼与熊掌兼得的一个目的,还需努力。”

单靠教育是不足够的

用华语的机会变少了 新加坡最新的全日制中文系课程收生却很踊跃

新加坡教育部。(联合早报)

孙振炜说,新加坡每一届学生中,有30%选修高级华文,这是一个很令人鼓舞的比例。但他举例说,如果只在学校教体育课,孩子们离校后从此不再运动,就不能要求这些孩子离校10年20年后还能在10分钟内跑完2.4公里。语文也一样。

“不管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怎样把他的知识打稳,怎样提高他的语文能力。他离开学校后如果不用自然会退化。如果你把他放在一个日常都说华语的环境里面,他的语文能力突然间就提升很快。你把他抽离那个环境,他的语言能力就慢慢退化,这个是自然的。”

“强化双语政策是必要的……可是单靠教育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应该也要去做一些努力,在学校以外能够提供多一点说华语用华语读华文看华文的机会,那我们才可以像有些人说的,10年后或20年后,不再反抗学习华语。”

“教育工作者都比较乐观,逆转的机会是有的,不过机会大小取决于有多少人重视这个课题,还愿意去对它做出一些理论。所有的家庭若能扮演一个启蒙老师的角色,让孩子开始接触这个语文,觉得你重视它,然后不排斥它,那就是一个好的开始。”

外交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沈颖同一个座谈会上说到的一句话很关键。

“中英兼通,不能保证新加坡在世界舞台上左右逢源,但如果新加坡变成一个单语社会,在国际上的价值就一定会大打折扣。”

“新加坡不能变成一个单语社会”的弦外之音不言而喻。

嘉宾们在发言时使用的一些形容词,例如“反抗”和“排斥”,折射出没有选修高级华文的70%学生与他们家长的心理。如果不曾拥有过一门语言,又怎会觉得那是需要去增值保留的东西?丢了就丢了。

新加坡的“精华”路绝对不会是平坦的。身为华社的一分子,我们可以选择不参与讨论,但绝对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关心,那新加坡就很难找到一条最适合我们现状的华文华语学习之路。

用华语的机会变少了 新加坡最新的全日制中文系课程收生却很踊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