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新賽季開啟前,ESPN多位媒體人對常規賽的個人獎項做出了預測,其中,東契奇斬獲MVP的呼聲很高,要知道上賽季的斯洛維尼亞球星把達拉斯獨行俠成功帶到了總決賽的舞台,而且他也憑藉場均准三雙的表現,惜敗巴爾幹同鄉約基奇,本賽季的獨行俠在人員儲備方面做出了調整,昔日勇士功勳克萊湯普森、老隊友丁威迪以及馬紹爾的加盟,豐富了球隊外線的進攻,與此同時,東契奇和歐文的持球核心的打法,終於有了用武之地。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東契奇對於球隊、對於比賽結果的影響力無法用言語表述,而在《Knuckleheads》播客節目中,前NBA球員佩賈-斯托賈科維奇或許給出了答案。
當他們談到歐洲球員東契奇和約基奇時,很多球迷倍感疑惑,為什麼兩個「胖球員」會引起更多球隊的重視,反倒是那些身體素質炸裂的首發球員卻平平無奇。作為東契奇的爸爸的隊友,佩賈認可了東契奇的潛力,畢竟他年少成名,至於約基奇,起步階段就是塞爾維亞一個很小的俱樂部打球,關注度自然降低許多,但是他們兩個人徹底改變了未來籃球發展的理念。在美國本土,NBA作為四大聯盟的賽事,起初的目的就是為了製造話題度,讓更多人體會到競技體育的魅力—肉搏,出色的肌肉線條、超強的內線對抗,尤其是羅德曼硬抗馬龍的畫面,才是能掌握流量。
但是時至今日,NBA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更多歐洲球員的湧入,為籃球注入一絲靈動之氣,他們並不再注重運動能力和速度,而是強調基本功的重要性。的確,作為歐洲的大個子球員,在沒有三秒設定的籃球世界中,投射和傳球都是最基本的看家本領,反倒是在美國本土並不在乎這些。靜態天賦有限,即使動態天賦多麼炸裂也無法得到重視,而扣籃大賽的冠軍麥克朗就是典型人物,只不過隨著籃球的發展,更多三分球的占比讓原本充滿活力的比賽,淪為投籃表演。
雖然此前鄧利維也在強調基本功的重要性,但事實證明,所有的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保羅、庫里以及克萊的組合最終草草收場,至於東歐組合,儘管有些不兼容,但收效不錯,很多注意的點都被無限掩蓋,只不過為了總冠軍,東契奇還是選擇提升自己的基本功。據主教練基德透露:休賽期的盧卡努力提升自己接球投籃的能力,不難看出,他要轉型改打無球,這樣的改變簡直就是不可置信的,他的持球進攻威脅絲毫不遜色巔峰時期的哈登。
約基奇、盧卡無疑是過去5個賽季中的佼佼者,他們將歐洲籃球的精髓帶到NBA的舞台,紮實的基本功、出色的組織以及超高的球商,成為球迷津津樂道的永恆話題,反倒是美國球員,除了詹姆斯、杜蘭特以及庫里之外,至今沒有出現頗具潛力的劃時代人物,如果只是一味地,一招鮮吃遍天,的確可以在NBA拿到合同,但要想成為球隊的建隊基石,這些東西遠遠不夠,不得不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優秀的球員還在不斷地精進自己的技術,反倒是那些想不勞而獲的年輕人,是時候考慮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