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其公共假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和宗教傳統。新加坡政府考量國家內各宗教與種族社會,精挑細選以後,確定了目前的新加坡公共假期系統。考慮到對經濟的影響,並不是所有宗教和種族的節日都會被設置為公共假期,以免影響經濟競爭力。
新加坡國家公共假期是在新加坡就業法案(Holidays Act)的管轄下,由新加坡人力部(Ministry of Manpower)執行的。根據就業法案,僱主必須在公共假日當天提供員工有薪假期。如果員工因為工作安排而必須在公共假日工作,法律規定他們每工作一小時,可得到雙倍的薪水。
如果某個公共假日恰巧是星期天,而下一個星期一併非是公共假期,則該星期一將被定為公共假期以作補假。例如2024年的農曆新年假期就包括了2月10日(星期六)、2月11日(星期日)和2月12日(星期一補假)三天。
目前新加坡的公共假期共有10個,假期一般為11天,具體包括:
1. 新年(New Year's Day)- 公曆1月1日
- 由來:慶祝新的一年的開始。
- 習俗:人們通常會舉行家庭聚會、朋友聚會,以及參加跨年活動。
2. 農曆新年(Chinese New Year)- 農曆正月初一和初二放假,通常在公曆1月或2月。
- 由來:華人社區慶祝農曆新年,標誌著春天的到來和新的開始。
- 習俗:家庭聚會、拜年、派發紅包、舞獅舞龍、吃團圓飯。
3. 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 - 復活節前的星期五,通常在公曆3月或4月。
- 由來:基督教節日,紀念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受難。
- 習俗:基督徒會參加教堂禮拜,進行宗教反思。
4. 開齋節(Hari Raya Puasa) - 伊斯蘭曆的10月1日,通常在公曆4月。
- 由來:穆斯林慶祝齋月結束。
- 習俗:穆斯林進行祈禱、拜訪親友、共享節日盛宴。
5. 勞動節(Labour Day) - 公曆5月1日。
- 由來:慶祝工人階級的貢獻和勞動的價值。
- 習俗:工人和工會可能會舉行集會或遊行。
6. 衛塞節(Vesak Day)- 農曆四月十五,通常在公曆4月或5月。
- 由來:南傳佛教傳統,紀念佛陀釋迦牟尼的誕生、成道和涅槃。
- 習俗:佛教徒會參加燭光遊行、祈禱會和齋戒。
7. 哈芝節(古爾邦節/宰牲節)(Hari Raya Haji) - 伊斯蘭曆的12月10日,通常在公曆6月。
- 由來:紀念先知易卜拉欣對安拉的忠誠和奉獻。
- 習俗:穆斯林進行祈禱、屠宰牲畜、與家人共享節日,有條件的穆斯林會前往麥加朝覲。
8. 新加坡國慶節(National Day)- 公曆8月9日。
- 由來:紀念1965年新加坡從馬來西亞聯邦獨立。
- 習俗:舉行盛大的慶典,包括閱兵、煙花表演和群眾參與的慶祝活動。
9. 屠妖節(Deepavali) - 印度教節日,通常在公曆10月或11月。
- 由來:耆那教、印度教與錫克教慶祝光明戰勝黑暗、善良戰勝邪惡。
- 習俗:點亮燈籠、祈禱、交換禮物。
10. 聖誕節(Christmas Day) - 公曆12月25日。
- 由來:基督教節日,慶祝耶穌基督的誕生。
- 習俗:家庭聚會、教堂禮拜、交換禮物。
這些公共假期不僅體現了新加坡社會的多元文化,也為不同種族和宗教的新加坡人提供了慶祝自己文化和信仰的機會。在公共假期,新加坡人通常會休息一天,享受節日氛圍,參與相關的文化和宗教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