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成本增 小贩摊主:仍设法维持顾客负担得起美食售价

2024-11-10     静姝     7444

活动由CAPITAL 958资深主持人邱胜扬(左二)主持。来自“中华面馆”的顾国新(左一)、“以马内利娘惹家常美食” (Emmanuel Peranakan Cuisine)的林安妮(右二)、以及“亚正板面鱼片汤”的郑安居(右一),与公众分享他们从事小贩行业及烹煮美食心得。(图:关佑昇)

近些时候物价上涨,所购买的原材料费用和其他成本跟着纷纷上涨,但三位受邀参加“新加坡小贩美食谈”的摊主表示,尽管物价上涨,成本增加,他们仍设法确保顾客负担得起小贩中心的小贩美食。

由新加坡全国商联总会主办的第二系列“小贩美食谈”,昨天(9日)上午在马林百列中路第84座宝龙坊小贩中心拉开第二场的序幕,请来该小贩中心的三位摊主分享他们从事小贩行业及烹煮美食心得,他们也就物价上涨如何帮助顾客等课题发表意见。

参与者仔细聆听三位小贩摊主的分享。(图:关佑昇)

以售卖娘惹餐著称的“以马内利娘惹家常美食” (Emmanuel Peranakan Cuisine)摊主林安妮说,原材料上涨使她在售卖食物时遇到困难,甚至为了确保售卖的美食保持廉价,她不惜放掉一些美食不卖,以减少成本。

参加美食谈的三位摊主在他们的档口留影。(图:关佑昇)

林安妮:开业至今仍保持旧价

她说,为了让顾客享用她的美味娘惹美食,从开业至今,她仍保持旧价,未提高食物售价,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负担得起。

现年60岁的林安妮,从事小贩行业近40年,作为第二代传人,早年帮母亲卖菜饭,后来她专注于娘惹家常菜。她的摊位以特色娘惹椰浆饭、乌打、仁当鸡腿和印尼咖喱鸡腿著称,深受顾客喜爱。

56岁的郑安居在小贩中心内经营“亚正板面鱼片汤”摊位,前后长达25年,他以亲手制作的面粉粿和创新的猪肉丸,赢得了顾客的广泛好评。

郑安居:靠薄利多销维持经营

郑安居说,物价上涨成本提高,是他们头痛的问题,但他仍努力在创新的同时,也为顾客提供负担得起的美食。

他说:“市场上很多店家都在涨价,但我们始终保持价格不变。由于物价上涨,原材料尤其是面粉的成本增加了,我们只能依靠薄利多销方式维持经营,希望用大众化的价格回馈社会。”

56岁的顾国新在小贩中心经营“中华面馆”已有十年,他的摊位以红油抄手和番茄鸡蛋面闻名,为食客提供独特的中华面食体验。

顾国新:顾客对价格上调表示理解。

顾国新表示,物价上涨使他必须微涨食物的价格,但是许多顾客都对价格上调表示理解。

他说:“其实很多东西都在起价,原材料起价不用说,送货的运费也在起。除此之外,还有水电费等等,因此微调一点是合情合理,不然很辛苦赚不到钱。”

马林百列商联会主席程文兴致开场词,感谢出席者支持小贩文化。(图:关佑昇)

早些时候,马林百列商联会主席程文兴在致开场时,特别感谢三位受邀上台分享的三位小贩。他说:“我们有幸邀请到这三位敬业乐业的小贩与我们分享他们在经营、传承与创新的心得,也感谢他们保持对传统美食的热爱。”

他也对出席者支持小贩文化感到无比欣慰,他说,小贩中心不仅是享受美食的地方,更是新加坡丰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摊位背后都有他们独特的故事。

出席的听众和读者都对“小贩美食谈”活动赞不绝口,认为非常有意义。(图:关佑昇)

参加者:了解小贩的艰辛

今天受邀参加这项美食谈活动的参与者有50位,他们都是CAPITAL 958电台的听众和《8视界新闻网》的读者,许多出席者还是第一次参加这场活动。 活动由CAPITAL 958资深主持人邱胜扬主持。

32岁的参加者吴维扬是从《8视界新闻网》得知“小贩美食谈”这个活动,特地报名并从景万岸来到马林百列参加这项活动。他表示,能够参与并从中了解小贩的艰辛是很有意义的。

他说:“通过这个活动,我学了很多,了解小贩是如何经营生意,他们如何应付物价上涨,以及了解新加坡的小贩文化的发展。”

75岁的潘炫霖是第一次参加“小贩美食谈”,他通过CAPITAL 958电台得知有关活动,与家人一起报名参与。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