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虎女的家長都期盼她們既堅強又溫柔,並也為她們想好了名字,希望她們人如其名。
挂念傳統的讀者或有察覺,虎爸虎媽已經想好的是女兒的英文名字,但沒提到中文名字。如果採訪的記者追問,相信他們會說:Akan datang,容後再議。
這不令人驚訝。二三十歲一代,英文強過母語,英文名字更有feel,取起名字也更有把握,知道那個字代表什麼,象徵什麼,雖然現在很多英文名字標新立異,凡人俗子越來越看不懂。
從前,多數新加坡人讀唐人書,為孩子取名取的主要是中文名字,女孩名字不離文雅賢惠思敏,男孩名字則凸顯英勇剛強才俊。
不怕太俗的,可直呼金銀財寶。
這些男孩女孩長大後,英文學到手了,得到某種感召之後,很多自然想取個洋名或教名。
中青年群體里,普遍中西名並用,家裡人叫你阿珠,出門在外朋友叫你凱特琳,你都很自在,都知道人們是在叫你。
現在,情況不同了。
未出娘胎,小朋友就有英文名。此後,家人朋友都叫你克里斯,或朱麗葉,或更美麗更新奇的英文名,而中文名字是留給華文老師用的;或者是,幸或不幸,有那麼一天,華文媒體必須報道你的尊姓大名。
這一來,中英文名就有了差別:英文名是自己選擇的(或發明的),中文名是別人建議的,親疏之感隨之而來。
名字是個人的選擇,是很個人的事,由不得旁人說好說壞,但這些個人的選擇加在一起,就反映了社會的改變和傳統的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