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物流公司突撤出馬國市場 逾50代理商損失逾300萬元

2024-11-15

一家外資物流公司在進駐馬來西亞市場短短四個月後,突然撤出馬國市場,導致當地逾50名代理商蒙受超過1000萬令吉(約300萬新元)的投資損失。代理商對該公司毫無預警的停業決定感到震驚,並指控該公司違背賠償承諾。

突如其來的停業決定據《星洲網》報道,今年2月,這家物流公司開始招攬當地物流代理商。代理商於6月正式投入運營,但在10月22日卻突然停止運作,最後一天處理包裹後直接關閉業務。

十位來自巴生河流域的代理商們今日(15日)馬國行動黨蓮花苑州議員游佳豪的陪同下召開記者會,揭露他們的遭遇。據悉,每名代理商損失金額高達30萬(約9萬新元)至100萬令吉(約30萬新元)。

賠償爭議:承諾與現實差距巨大其中一位代理商代表西門表示,公司管理層曾於10月24日與代理商展開賠償談判,並在10月30日正式發出業務終止通知。

然而,11月4日,公司突然通過郵件表示把賠償協議改為一次性支付「商譽補償」,金額僅為5000(約1500新元)至1萬5000令吉(約4500新元),遠低於最初談判達成的賠償金額。

代理商對此感到憤怒,認為自己被欺騙。他們呼籲政府加強對外資企業的監管,以保護當地投資者和員工的權益。

代理商的巨大損失另一位代理商王先生指出,他原為其他物流公司的代理商,為追隨新物流公司及其與電商平台的合作前景,轉而加盟該公司,並投入40萬令吉(約12萬新元)資金。

然而,儘管公司承諾每月可處理300至500個包裹,但運營僅四個月後就停業。在賠償談判中,公司原答應支付35萬令吉(約10萬5000新元),最終只願意支付1萬令吉(約3000新元)。

代理商鄭先生表示,這家物流公司在馬國設有50個分區,其中巴生河流域有25個分區。停業後,他前往公司總部查看,發現總部已被清空,所有設備和員工撤離。

代理商卡斯羅表示,他的公司開業僅四個月,尚未回本就停業,不僅投入資本,還需處理羅里和客貨車的貸款及賠償失業員工。他直言被騙,並要求合理賠償。

呼籲政府完善立法 保護當地代理商利益行動黨蓮花苑州議員游佳豪指出,馬國缺乏針對物流公司的具體監管法令,導致外資企業可以輕易設立公司並隨時關閉。

他提到,該物流公司是由中國人所持有,而根據現行公司法令,外國人只需支付50萬令吉(約15萬新元)的繳足資本,並提供馬國固定地址,即可設立公司。

他呼籲政府完善立法,保護當地代理商和投資者的利益。

游佳豪將致函通訊部及相關部門,安排代理商與部長或副部長會面,反映問題並尋求解決方案。

政府需審視外資監管游佳豪強調,此事件雖然未被歸類為詐騙,但已對代理商造成重大損失。他希望這只是個案,敦促外資物流公司認真運營,避免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相关文章

  • 英國科學家展開海洋碳吸收試驗 讓海洋能重新吸收更多大氣中二氧化碳
  • 本地手足口症病例一周內每日平均達到61起
  • 美國科研人員研發昆蟲般大小彈跳機器人 有望提高救災工作效率
  • 涉審計署大樓坍塌 泰國法院向17人發逮捕令
  • 曼谷電纜竊賊深夜作案遭電擊 三人落網
  • 泰國榴槤業者出新招 娃娃機里「抓」榴槤引熱潮
  • 馬國軍艇演習時失控撞上旅遊船 兩軍人受傷送院
  • 泰國百年佛寺原住持 涉挪用1173萬進行網絡賭博
  • 馬國學生穿錯校服 被老師大庭廣眾狂鞭致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