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男子昨天(15日)在Complain Singapore的Facebook群組發文申訴,自己到一家中藥行買了一包竹蜂烏梅茶調理包,煮了喝下才驚覺包裝里有蜜蜂。
他在帖文中寫道:「產品寫著『蜂梅』(bee plum),我怎麼知道『蜂梅』真的是蜜蜂?對我而言,『蜂梅』應該是一個長得像蜜蜂的梅子,而且如果裡頭有昆蟲的話,產品包裝應該清楚註明。」
只願被稱為Nic的這名男子告訴《8視界新聞網》,他大約兩個星期前在後港買了這包竹蜂烏梅茶。
他透露,自己當時喉嚨痛,所以到店裡找適合的補藥。店員在向他介紹這個竹蜂烏梅茶時,並沒有說明裡頭有昆蟲。
他說:「我煮了,然後喝了一杯之後,才發現到有蜜蜂。我本身對昆蟲敏感,所以喝了以後就開始感到不舒服。我舀起材料後才發現是一隻蜜蜂。後來我把整鍋茶都給扔了,連鍋子我也扔掉了。」
Nic表示,他事後到新加坡食品局的網站查詢,卻沒找到這個食材。
食材不是「蜂梅」 而是竹蜂和烏梅實際上,這是一款竹蜂烏梅茶,英文品名提到的「Bamboo Bee Plum」其實是「竹蜂」(Bamboo Bee)和「烏梅」(Plum),而非「蜂梅」(bee plum)。
包裝盒上方以及材料表都提到,調理包包含的藥材有竹蜂、烏梅、千層紙和甘草,包裝盒的一側也印有四種藥材的圖片。
這些藥材的功效包括清熱解毒,對咽喉痛和聲音沙啞有效。
福華補品答覆《8視界新聞網》詢問時指出,這名顧客通過電郵向他們提出了反饋,他們也已向顧客解釋,這是一款緩解喉嚨沙啞和潤喉的中藥配方。
賣了超過20年 首次接獲這樣的反饋福華補品指出,他們售賣這款產品已經超過20年,本地多數中藥行也有售賣。
福華補品也指出,竹蜂是獲得新加坡食品局和衛生科學局批准用於食品中的中藥材。
記者查詢了食品局在2023年7月3日發布的名單,證實「竹蜂」確實在名單上,學名為Xylocopa Dissimilis,但搜索「Bamboo Bee」則無法找到。名單列明,這款中藥材的常用部位是竹蜂的身體。
福華補品表示,這是他們第一次接到針對竹蜂的反饋,他們嘗試在Facebook帖文底下留言,但顧客似乎關閉了留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