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看下面這張照片,還沒有細讀文字時,紅螞蟻還以為又是一則關於「中藥材里出現昆蟲」的消費者投訴事件。
(取自臉書)
細讀投訴之後,才知道是一名新加坡的華人到福華補品購買了一盒專治咽喉痛的「竹蜂烏梅茶」包裝藥材。
買家原以為所謂的「竹蜂烏梅」只是一種形似蜜蜂而得名的烏梅藥材。沒想到回家打開包裝後,盒子裡面真的裝有竹蜂(Carpenter Bee)。
根據他提供的照片,這個標示著「精品竹蜂烏梅茶」的包裝上,有清楚註明材料有烏梅、竹蜂、甘草和千層紙。不過,買家稱,他購買的時候,竹蜂被「藏」在包裝盒最底部。
如果對中藥材不熟悉,華語又不靈光,光看包裝上的英文名字「Premium Bamboo Bee Plum Recuperate and Recover」,也許真的會誤認為「Bee Plum」指的是一種形狀長得像蜜蜂的梅子。
奇怪的是,這名買家雖然不滿藥材裡頭藏有真的竹蜂,他還是將整包藥材煮來喝,但聲稱喝完之後深感不適。
於是他上網投訴,還寫下不少難聽的話,甚至聲稱自己查詢新加坡食品局官網,並沒找到關於昆蟲製藥的相關條例,質疑中藥材不合法,呼籲食品局管制該商家。
(取自臉書)貨真價值卻被不識貨的顧客誤會?
紅螞蟻也和上述那名投訴的買家一樣「山龜」(見識少、少見多怪),真的沒見過這個中藥材。
福華補品回復《新明日報》詢問時說,竹蜂有被納入食品局和衛生科學局的「常用於食品中的中藥材名單」內,是獲官方批准使用的藥材。
福華補品發言人說,他們售賣這款產品已超過20年,這是首次收到顧客針對竹蜂的反饋。產品包裝上有明確標明材料名字、照片及產品功效,竹蜂也被分開單獨包裝並貼在盒子的顯眼處。
紅螞蟻上網咬了咬後發現,其實新加坡的各大藥行,如余仁生、泰山藥行,都有出售這款竹蜂烏梅茶,只是他們一般稱它為「開音茶」,但是包裝里同樣可以清楚看到有竹蜂。
在食品局的官網,去年發布批准用於食品的中藥材中,學名為Xylocopa Dissimilis的「竹蜂」的確有在列。
原來是一場大烏龍。
根據網上資料,竹蜂烏梅茶的功效包括止咳化痰、潤喉潤肺、清音開聲。它主要用於治療咳嗽、聲音沙啞、喉嚨痛。
華人中醫創辦人張磊中醫師告訴《新明日報》,事主喝了感到不適或因本身就有胃寒症狀,再喝寒性的涼茶,就容易引起肚子脹氣等症狀。
資深中醫師陳美娥博士說,竹蜂本身沒有毒,但或會導致一些人產生過敏症狀,用於製藥時須將蜂針拿掉。
「我二三十年前行醫時曾發現有病患喝了竹蜂,會因喉嚨過敏而不適。」
該名買家並沒有細說喝了具體哪裡感到不舒服,會不會只是他的心理作用?
取自動物身體部位的中藥材
其實,新加坡食品局批准的中藥材中,還有一些奇奇怪怪的、可能會被誤以為不是中草藥的藥材。
在食品局網站發布批准用於食品的中藥材名單上,赫然在列的還有:雞內金(Chicken's gizzard endothelium)、牡蠣(Oyster shell)、烏梢蛇(Garter Snake)以及蝮蛇(Agkistrodon)。它們都是允許在新加坡出售、使用、服用的中藥材。
雞內金
雞內金。(聯合晚報)
雞內金,是由雞胗(雞胃)內壁上那層金黃色薄殼製成的中藥飲片。
它有健胃消食,澀精止遺,通淋化石的功效,專治食積不消,嘔吐瀉痢,小兒疳積,遺尿,遺精,石淋澀痛,膽脹脅痛。
可以煎服或磨成粉服用。
牡蠣
煅牡蠣。(百度百科)
用作中藥材的牡蠣其實是生蚝的殼,分為生牡蠣和煅牡蠣兩種。
生牡蠣是將牡蠣肉取出後把殼洗凈曬乾再碾碎來用。煅牡蠣則是將生牡蠣殼「照明煅法煅至酥脆」。
牡蠣有收斂、鎮靜、解毒、鎮痛的作用,主要用於治療眩暈耳鳴、驚悸失眠、瘰癧癭瘤、症瘕痞塊、自汗盜汗、遺精、崩漏、帶下。通常是內服,可煎湯或磨成粉服用。牡蠣較少外用,如外用多為煅牡蠣,研成粉末狀,治療濕疹濕瘡、瘡瘍久潰不斂。
烏梢蛇
烏梢蛇干。(網際網路)
根據《本草綱目》記載:烏梢蛇祛風濕、透筋骨;《醫林纂要》記載:烏梢蛇滋陰、明目。
現代科學對烏梢蛇分析的結果顯示,其內含有22種胺基酸,以及多種維生素,是不可多得的滋補良品。
烏梢常被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肢體麻木、中風後半身不遂以及小兒驚風抽搐、治蕁麻疹等症狀。
它的用法有很多,可以把烏梢蛇煎湯內服,也可以浸酒,甚至是外敷,有些已經提煉成藥丸。
蝮蛇
蝮蛇皮。(網際網路)
蝮蛇的功效與烏梢蛇有類似之處,除了祛風,通絡,還有止痛和解毒的功效。
可用於治療風濕痹痛,麻風,瘰癧,瘡癤,疥癬,痔疾,腫瘤。
蝮蛇是有毒的,需要經過特別處理才能服用。
用法和烏梢蛇一樣,可煎湯內服,也可以浸酒,甚至是外敷,有些甚至被提煉成藥丸。
所以不要「以貌取中藥」,他們雖然相貌奇特,但藥效還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