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政壇就當部長 陳詩龍仍得以議員身份致函求助

2024-11-22

【「議」路走來】陳詩龍:我是醫生 解決居民問題要「一針見血」對症下藥 (22/11/2024)

在陳詩龍醫生剛成為馬林百列集選區議員時,那段期間有特別多居民針對人力相關問題向他求助。儘管他剛入政壇不久就升任部長,主管的正是人力部,他仍得以議員的身份致函人力部。

陳詩龍從政前一直從事醫療保健行業,2019年從百匯控股和百匯班台有限公司退休之後,以「最老新人」之姿參與2020年的全國大選,當選的同一個月就獲委任為第二部長,隔年升任人力部長。

年底就滿60歲的陳詩龍接受《8視界新聞網》和CAPITAL 958城市頻道專訪時說,剛成為議員那段期間,約10%至12%登門求助的居民都是面對人力相關問題。

【「議」路走來】陳詩龍:不少居民因人力問題求助 我還是要寫信給人力部 (22/11/2024)

部門同事獨立評估後作決定陳詩龍說,馬林百列一帶組屋與私宅居民有不同的訴求,私宅居民也會面對財務問題,或是抱怨津貼較少,他會因人制宜提供不同的幫助。

「你能夠得到民眾的反饋,能夠知道他們不同的經歷。你知道我是醫生,那麼在制定政策時就能一針見血地幫助他們,這是最關鍵的。」

他身為人力部長,同時也是居民們的議員,碰到這種情況,也還是得平等對待所有的居民,以議員的身份致函人力部。

「他們了解我的處境,我必須要保持平穩、平衡,所以我就對他們說,我是你們的議員,我不能夠判斷這個是對還是錯、幫還是不幫,(而是由)人力部的同事進行獨立的評估,才決定(是否批准)你的要求。」

喜歡居民叫他「龍哥」儘管陳詩龍目前已是「高官」,但他仍是居民口中的「龍哥」。

他說:「有一些人叫我『部長』,很少有人叫我是『議員』,比較親切的就叫我一聲『龍哥』,我喜歡他們叫我『龍哥』。」

陳詩龍透露,名字中的「龍」來自父母望子成龍的美好願望。

「可是很多朋友和親戚都說,不要等一下你的龍變成蟲,那就糟糕了。我母親已經去世了。如果她在世,希望她能夠覺得她的兒子成龍,而不是蟲。」

 

「粉絲」蹲守求合照簽名記者走訪選區時發現,居民對陳詩龍的印象大多數是慈祥友善、平易近人,贊他及時幫助解決問題。

也有居民透露,偶爾會見到他在小販中心喝咖啡,與小販聊天。

採訪當天還出現有趣的一幕,幾名學生相信是看到陳詩龍出現在人民行動黨馬林百列支部後,就蹲守在外,等他結束工作後要求合影和簽名,儼然是他的「粉絲」。

同時也是貿工部第二部長的陳詩龍從政前行醫數十年,他將與病患溝通的技巧用在同居民的溝通上,很快就得心應手,處理事務也越來越遊刃有餘。

他認為,直接收集居民的反饋,有助於制定更順應民心、符合民意的政策和措施。

 

【「議」路走來】陳詩龍:過去四年接見選民 這位選民讓我最難忘 (22/11/2024)

伸援手不能自掏腰包最讓陳詩龍印象深刻的是,一名經濟拮据的居民連續一、兩年沒支付租金和水電費,擔心停水停電,導致出獄的兩個兒子無法在家通報位置,於是深夜登門求助。

陳詩龍本想自掏腰包幫助他渡過難關,卻被基層組織人員勸阻。

「(他們說)我是第一次(當議員),勸我不要給現金。因為一旦我掏錢,那麼下來很多人會來,我應付不來的。」

他立即聯繫市鎮理事會、建屋發展局和公用事務局等機構,說明居民的情況,最終緩解了對方的財務困境,還幫他找到一份工作。

【「議」路走來】陳詩龍:在選區耕耘四年 希望選民可以為我的表現打分 (22/11/2024)

硬體軟體兩手抓今年,湯東線第四階段的通車帶動了馬林百列和馬林台一帶的人氣,陳詩龍表示,這並非他一個人的政績,勞苦功高的是榮譽國務資政吳作棟和前交通部長許文遠。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nextpage}

他說:「可是在我當議員的這四年當中,真的很辛苦的。我們的路幾乎每個星期都在改變,而且我們還遭遇了冠病疫情,這兩、三年的項目都被延遲了。要怎麼樣獲得民心,獲得民眾的支持,很不容易的。」

在陳詩龍的任期內,馬林百列修建了更多的有蓋走道和無障礙通道,同時鼓勵和吸引更多年輕人來當義工,幫助年長者和低收入群體,讓他感到欣慰。

此外,歷史悠久的加東如切文化區進行了一系列改造翻新,比如歐亞人文化館,吸引全島各處的民眾前來感受飲食和文化的魅力。

談及下屆大選是否依然競逐馬林百列,陳詩龍表示言之尚早。不過,如果他仍在馬林百列,他希望能提升更多硬體,讓居民的生活更便利、更豐富多彩。

在2020年進入政壇的29名現任議員,即將完成他們的第一個任期,讓其中五名議員——來自人民行動黨的陳詩龍、陳傑豪、蘇慧敏和黃文鴻,以及來自工人黨的蔡慶威,跟《8視界新聞網》分享了他們「議」路走來的經歷、改變與感觸。


相关文章

  • 主持一姐愛女:「中國人都是傻X」 慘遭劇組除名
  • 魏成輝晚宴風波:部長們與蘇海金的偶遇,為何引起軒然大波?
  • 中國小伙接神秘任務:繞飛3國入境新加坡,將14部手機丟垃圾桶!
  • 荷蘭生產罐裝羽衣甘藍或含橡膠碎片 食品局下令召回
  • 百萬元組屋成交量創紀錄!大巴窯單套最高149萬
  • 新加坡工業區突發大火,濃煙遮天蔽日數公里,周圍居民緊急疏散
  • 砸30億新元搞AI?新加坡的AI戰略已經進入next level
  • 速看!新加坡8個主流招聘平台,輕鬆找工作不用愁
  • 驚險!宏茂橋兩車猛烈相撞損毀嚴重,女童昏迷!目擊者挺身救援,現場畫面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