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費過高惹爭議根據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報道,51歲的Ms Yeo是一名羽毛球愛好者,她常因無法與朋友預訂場地而加入一個由第三方團體組織的羽球群組。
可是,她發現這個團體所徵收費用高達每人8元至10元,相較於自己預訂場地分攤費用後每人約5元的成本,明顯偏高。
她說:「在公共設施上牟利是不對的。」
一些羽毛球愛好者指出,部分團體為了追求利潤,不僅收費高,還安排多人分享一個場地或使用低質量羽毛球來壓低成本,嚴重影響運動體驗。
22歲學生Raphael Tan曾遇到過一個場地安排七人的情況,這讓他非常不滿。
羽球愛好者普遍認為,參與此類活動時,需優先了解場地人數、收費詳情以及所使用的羽毛球品牌,以確保質量。
是否涉及「黃牛」行為?愛好打羽球的27歲公關經理Ethan Wong就把此類行為比喻為「演唱會黃牛票」。
他說:「就算這些羽球群組聲稱得支付成本,但這仍然是牟利行為。」
他因此呼籲政府加強監管,避免公共資源被牟利。
新加坡體育理事會(SportSG)在回應詢問時表示,已加強對場地預訂和使用的監控措施。
對於違規的用戶,當局所採取的措施包括暫停或終止他們的帳戶;並增加現場檢查以確保預訂者本人出現在場地。
羽球群組的說法CNA一共向20個羽球群組發出詢問,只有四個作出回應,其餘的則拒絕參與或未作回復。
回復的羽球群組表示,他們的收費包含場地費、羽毛球成本、其他如組織活動的費用。
一名羽球群組主辦方Licya Hu透露,她的羽球俱樂部每周舉辦五至六場活動,收費為非尖峰時段每人7.90元、尖峰時段9.90元。
她表示,儘管利潤不多,但盈餘通常會被用來舉辦比賽或組團到馬來西亞打羽球。
Licya建議,新加坡體育理事會可藉助志願者或制定一套系統來主辦羽球活動,為羽球愛好者提供更透明和高質量的運動體驗。
另一個只願以Mr Z署名的羽球群組負責人則向CNA表示,這是個「願買願賣」的公開市場,若不願支付「高價」,那就自行尋找更合適的選項。
隨著抽籤系統的普及和需求的增加,如何在公平使用公共資源與滿足市場需求之間找到平衡點,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