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財年,新加坡政府通過保健基金(MediFund)發放了1億5600萬元,用以幫助貧困病患支付醫藥費,相較前一財年的1億5630萬元略有減少0.2%。這一變化主要是由於公共醫療機構收到的保健基金申請和批准數量雙雙減少。
衛生部在11月26日的文告中指出,2023財年的保健基金援助金比前一財年少了300萬元,平均住院和門診津貼也低於前一財年。具體來看,2023財年的住院津貼每次為929元,門診治療津貼為97元,而前一財年分別為936元和99元。
儘管對公共醫療機構的援助有所減少,但中長期護理設施的援助費用在過去兩個財年中持續上升。2023財年達到3790萬元,比2022財年增加了90萬元,增長2.3%,比2021財年的3550萬元增加了約6.7%。
值得注意的是,2023財年對18歲或以下病患的援助有所增加,無論是在公共醫療機構還是中長期護理設施。對公共醫療機構18歲或以下病患的援助增加了23.4%,達到1150萬元;中長期護理設施的援助增加了一倍,達到7萬8053元,而2022財年為3萬7702元。同時,對65歲或以上銀髮族在中長期護理設施的援助增加了5.8%,達到2780萬元。
與前一財年相比,2023財年成功申請到保健基金的人次從112萬6942減少到109萬5985,減少了2.7%。保健基金的批准率保持在99.7%以上,與前一財年持平。保健基金的援助主要針對公共醫療機構的門診治療病患,門診治療申請占比為96.7%,援助金額占發放給公共醫療機構總額的75.3%。
保健基金作為新加坡S+3M醫療安全網系統的一部分,為那些在獲得政府補貼後仍無法負擔醫療費用的新加坡人提供幫助。國大醫院醫療社工部主任陳佩盈表示,保健基金不僅是社會安全網,也為病患帶來希望和信心,幫助他們及時獲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