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企业加速国际化步伐,加强与东盟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构建稳固的人际关系网络已成为促进长期、可持续合作的关键。新加坡文化、社区及青年部部长兼律政部第二部长唐振辉,于11月25日在深圳出席新加坡立杰律师事务所驻深圳代表处开业仪式上表示,中国与东盟企业应加强人际联系巩固合作。
图源:FACEBOOK
唐振辉强调,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源远流长,贸易一直是双方互利共赢的重要领域。自2009年起,中国一直是东盟的最大贸易伙伴,而到了2020年,东盟也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他指出,双方拥有庞大的市场,合作已从传统的低价值、高体量产品转向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等高价值创新技术产品,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中企出海需建立专业知识的双向交流
唐振辉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并维持这种合作,必须重视人民之间的联系。他说:“无论是科技、融资、自由贸易、可持续发展还是生物技术,这一切都建立在牢固的人际关系基础之上。”他希望推动东盟与中国之间专业知识的双向交流与流动,认为在国际商务中,成功不仅取决于对各国法律法规的理解与遵守,还需要深入了解文化背景以及在陌生环境中开展业务的细微差别。
图源:FACEBOOK
新加坡立杰律师事务所在今年获得中国司法部批准,在深圳前海设立新的代表处,这是继上海之后,时隔21年再次在中国设立代表处。管理合伙人汪柄坤在致辞中表示,随着中国企业加快出海步伐,新代表处希望为这些企业提供支持,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企业出海虽潜力巨大,但过程充满挑战。中兴通讯法律事务部副总经理卢树彪在对话会上指出,公司在30年的出海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文化、法律适应难题,地缘压力,知识产权纠纷以及复杂的合规要求等。
企业出海实现本土化是成功关键
中兴通讯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国际化企业之一,目前在160多个国家运营。卢树彪坦言,这些挑战使企业在探索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为应对各国复杂的运营环境,公司不断强化法律团队建设,提升快速响应各国法律法规变化的能力,有效规避风险。
图源:CATL
宁德时代法务合规部业务法务总监胡勇分享了公司在德国和匈牙利建厂的出海经历。由于当地缺乏新能源电池技术人才,不得不从中国派遣人员,这导致签证限制、种族歧视指责及技术差距等问题。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企业,宁德时代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地缘压力等外部挑战。
胡勇指出,新能源电池和储能行业是一个新兴领域,全球范围内能够深度理解其运作的律师事务所寥寥无几,这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挑战。他感慨:“有经验的律师事务所往往集中于少数几家,而缺乏经验的律所则难以胜任该行业的相关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