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囯际象棋世锦赛,前天(11月25日)在新加坡开锣。
这项拥有138年历史的赛事是第二次在东南亚举办,对新加坡棋友来说实属难得。
此次最受瞩目的要属两位亚洲高手的对决:
32岁的中国选手丁立人是去年的冠军,他将与年仅18岁的印度选手古克什(Gukesh Dommaraju)争夺250万美元(约336万新元)的奖金。
两人将展开最多14场较量,胜者得一分,和局各得半分,率先获得7.5分者夺冠。
(每天只比一场,也就是说,鹿死谁手要等到两个星期后才有分晓……)
丁立人(右)与古克什(左)比赛的房间称为“鱼缸”,现场观众只能隔着玻璃观赛。(联合早报)新加坡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也在个人脸书上,为这项国际赛事“打广告”:
“我在走访社区时发现,越来越多年轻人对囯际象棋感兴趣。希望这项比赛能激发他们的热忱,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
https://www.facebook.com/LawrenceWongST/posts/pfbid0z1uuMjbYctynFAinecB4cVtd6eRK9KNV4GFp9tV7XUqMNXvGBsB52MVaqVuTGZbwl
囯际象棋也是耗体力的运动囯际象棋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考验脑力和智商的战略类游戏,但它究竟算不算是体育运动,至今仍备受争议。
囯际象棋最后一次亮相东运会是在2022年,当时新加坡团队摘下二银三铜。
其实,下棋不仅消耗脑力和心力,肌肉神经紧绷犹如箭在弦上,身体每个细胞都高度戒备,与最激烈的体育赛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难怪新加坡水翼风筝板世界冠军墨士廉也热衷于囯际象棋。
墨士廉日前在新加坡囯际象棋总会的安排下,与新加坡女子足球前锋陈乐恩在特制的大棋盘上较量一番:
据新加坡囯际象棋总会总裁吴伟铭观察,囯际象棋近年在新加坡的热度显著上升,也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参与和关注。
他告诉亚洲新闻台,国家培训队伍的人数自2022年开始增加,从20多人增至100多人。
原本只有公开组和20岁以下组两个类别,如今也增设了8岁、10岁、12岁和16岁组。
“按年龄分组的模式,可以让更多孩子有机会参与正规的象棋训练。”
坐落在裕廊西的孺廊小学,则以全校参与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对囯际象棋的兴趣。
所有一年级学生都可参加基础象棋课程,二年级学生则可通过象棋进一步学习数学概念。对象棋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也可报名参加校际比赛。
今年的全国校际象棋比赛就吸引了1606名学生参赛,创下历来新高。
今年9月举办的全国校际象棋比赛,吸引了1606名学生参赛。(海峡时报)线上平台和热门剧集 让囯际象棋不再“小众”获封“特级大师”(Grandmaster)的吴伟铭,也是八届的新加坡囯际象棋冠军。
他认为,囯际象棋能够从原本的“小众”运动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有赖于冠病疫情期间线上象棋平台的崛起,以及美国影集《后翼弃兵》(The Queen’s Gambit)的热播。
被誉为2020年“神剧”的《后翼弃兵》,讲述了1960年代“天才棋后”哈蒙(Beth Harmon)一步步战胜男性对手的传奇故事。
《后翼弃兵》很好看哦,还没看的赶快去看!(Netflix)目前在新加坡排名最高的棋手张景尧(23岁)说,线上象棋平台Lichess和Chess.com的普及,也让囯际象棋变得更具互动性和娱乐性。
这些线上平台不仅有对弈功能,还加入教育元素,让初学者也能轻松掌握。
疫情期间的居家时间增多,也让张景尧身边的亲友迷上囯际象棋。
“他们在接触象棋后,感受到其中的策略性与复杂性,这让他们不仅仅是玩游戏,而是体验一种智力上的挑战。”
线上象棋平台加入互动元素,让初学者也能轻松掌握。(Chess.com网站截图)下棋锻炼专注力 让孩子不再依赖手机研究显示,下棋有助于加强儿童的专注力和记忆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和阅读能力。
受访家长也同意,在这个儿童过度依赖手机的时代,囯际象棋无疑是一股“清流”。
从事金融业的沈衍成(42岁)在女儿八岁时,就让她开始接触象棋,锻炼她的耐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说,女儿以前准备听写需要两到三小时,但学棋后的记忆力突飞猛进,现在只需15到30分钟。
“孩子在输棋后,难免会经历情绪波动,但她已逐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也会在游戏结束后反复思考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
“一个八岁的孩子能在棋盘前端坐五小时,真的很了不起。”
(是啊,红蚂蚁八岁时应该没那个耐性……)
今年初在瑞士的囯际象棋公开赛上战胜波兰籍“特级大师”的新加坡小将阿旭瓦特(Ashwath Kaushik),竟然也才八岁!
年仅八岁就战胜“特级大师”,前途无量。(海峡时报)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特级大师”在战况胶着时,曾一度提出以和局收场,却被阿旭瓦特拒绝。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