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人过年喜欢吃年糕,褐色的年糕用芭蕉叶包裹,比较甜,沾上粘米粉炸,或夹上一片芋头,一片番薯来炸。还可以切片后拿去蒸软,沾上椰丝,放点盐来吃。
肉干是新加坡人过年必吃的标志性食品,制作肉干的过程耗时耗力,必须将腌制好的肉末铺成薄薄的片状在炭火上慢慢烘烤,不时翻面确保每一片都烤得入味甘香,口感顺滑。
在美珍香总店,买肉干的人派起了长队
除了牛车水,各大商场在春节前还会有专门的促销活动
酒店的大堂里也装饰起来,满是春天的感觉
住宅小区里挂上了红灯笼
商店里居然有站台的小狮子
新加坡的华人在除夕夜与亲人一起聚餐,热热闹闹地吃一顿年夜饭。而年夜饭餐桌上最有特色的一道“大菜”就是“捞鱼生”。
虽然叫鱼生,但是跟日本的生鱼片不同。是用生鱼条和五彩缤纷的蔬菜比如红白萝卜丝,加上酸酸甜甜的调味汁和芝麻,拌在一起的凉菜。“捞”来自粤语,意思是拌,但同时又是赚钱打拼的吉祥话。所以这个菜看起来简单,吃起来可就有讲究了。
主食材摆放得整整齐齐,大家合力把各种食材调料加入,每加一样都要喊句吉利话:
生鱼条– 年年有余,有余有剩啊
酸柑– 大吉大利啊!
胡椒粉和五香粉 – 招财进宝,五福临门啊!
胡萝卜丝 – 鸿运当头啊!
白萝卜丝 – 风生水起,步步高升啊!
干果、花生碎 – 金银满屋,遍地黄金啊!
芝麻粒 –生意兴隆啊!
苏梅酱 –甜甜蜜蜜啊!
吉利话可以自己创新改编,逐渐烘托热闹的气氛。食材调料都放好以后,重头戏来了。大家人手一双筷子,一、二、三 – “捞起”,“捞起”,“捞到风生水起,一年好过一年啦!”一边喊,一边把盘子里的食材高高夹起,夹得越高,来年赚得越多。此起彼伏中,可以想见一盘捞鱼生捞成一桌子的场面。
以前的习俗是在正月初七捞鱼生,庆祝“人日”,也就是女娲造人的那天。但现在从除夕到十五,只要是亲友聚餐,一直都可以捞。
年夜饭中的压轴大戏是好运盆菜,是年夜饭的门面担当。和捞鱼生一样,盆菜的食材也是样样好彩头。
鲍鱼 –年年有余
枝竹 –知足常乐
花菇 –东成西就
鱼片 –财源滚滚
大虾 –哈哈大笑
海参 –心想事成
萝卜 –鸿运当头
现在移民到新加坡的中国北方人越来越多,对北方人来说,没有什么年节是一顿饺子搞不定的,甚至圣诞节、感恩节也可以来顿饺子。饺子便成了新加坡年夜饭的新成员。
新加坡人的习俗是初一不打扫、初二访亲拜友。打扫嘛肯定是春节前就做完了,要把家里彻彻底底地打扫干净,初一就不动扫帚了。访亲拜友则有独特的讲究。
发红包 – 首先是只有已婚人士才有发红包的资格,同时是否给红包以结婚与否为界定。新加坡人发红包一般不会放太多的钱,相比之下更重要的是数字必须吉利,比如6元、8元、20元、28元等等。
春节前居民专门去兑换点换干净的新纸币用来发红包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