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龍資政這次被形容為「老朋友、好朋友」,不但顯示中方將他尊為與基辛格同級別的資深政治家,也彰顯了新中雙邊關係去年升級後的良好狀態。
這是李顯龍卸下總理職務後第一次訪問中國,他11月26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與習近平進行了50分鐘會談後,也出席了習近平為他設的晚宴。
當晚,李顯龍資政就在臉書上發文分享他與習主席的會面,說能再見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他感到「非常高興」(delighted)。李資政在20年的總理任期內,曾訪華14次,過去逾15年間多次與習主席會面。
https://www.facebook.com/leehsienloong/videos/582035424331280
然而,紅螞蟻有注意到,李資政這次在北京還抽空去#jalanjalan(馬來語中「到處走走、四處逛逛」的意思),27日早上啟程去機場前往上海前,先去了前門大街逛一逛,「感受一下那裡熱鬧(lively)的氛圍」。
https://www.facebook.com/leehsienloong/posts/pfbid029pgPshY1FGfaTJXfZPCZ4crnypd6p77pBwZpnrThDkyMbMTEY2jrqa8bsjCvCo7Gl
正是這則逛前門的貼文吸引到紅螞蟻的眼球。
因為李資政在貼文里給新加坡網民出了一道題目:
「這是前門大街上最易辨認的標誌之一。你能猜到怎麼念嗎?」
貼文附上的就是李資政自己拍的這張照片:
這有何難的?「大柵欄」的讀音不就是 dà zhà lán 嘛?這麼簡單,考不倒我們。
這則貼文底下的留言區相當熱鬧。
沒想到還挺多新加坡網民答對了讀音,沒被李顯龍資政考倒。
凡是在北京居住過或經常到北京出差遊玩的人,幾乎都會知道這三個字的北京話讀音。
「去前門 Da Shi Lar 對吧?剛來旅遊啊?」
《北京晚報》曾寫道,在北京土音中,「柵」並不讀zhà而讀shān,連讀導致shān的讀音丟了n,變成了sha,又弱化成了shi;而「欄」在兒化後丟了韻尾n,讀成lar。
據歷史資料記載,中國古代會以柵欄來劃定區域、執行宵禁。稍有規模的商鋪都會有柵欄在門口,因此商鋪聚集之處就稱為「大柵欄」。
北京前門大街的「大柵欄」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建於明朝,到了清朝時期成了「字號薈萃,萬商雲集」之地。
這裡百年老店雲集,因而又被稱為百年老店街。
有意思的是,那裡的百年老字號近幾年都在與時並進,推出吸引年輕客戶群的餐飲與消費體驗:全聚德做起了京式茶點、內聯升跨界推出咖啡和茶飲、吳裕泰推出冰淇淋、東來順開了烤肉串檔口。
難怪李顯龍資政離開北京之前要去那裡感受一下熱鬧的氛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