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4日),新加坡新增1万3208起2019冠状病毒病例,再破新高,也首次来到五位数,累计37万9681起。
其中:1万3046起本土病例包括2734起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呈阳病例和1万312起抗原快速检测呈阳病例。
输入型病例则有162起,PCR呈阳病例和ART呈阳病例分别有138起和24起。
新增病例中有1万零334起是通过ART检测发现的低风险病例,占总数的78.2%。
再有六人病逝,死亡病例累计866起,住院人数逼近千人。
目前共有998病患者需要住院,普通病房则有96人需要氧气供给,加护病房则有15人。
名冠
在过去28天的8万5357起确诊病例当中,99.7%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0.3%需要氧气供给,0.04%住进加护病房,0.02%病逝。
截至3),已有89%人口完成疫苗接种,59%人口已施打追加剂。
(图:来源自网络)
新年假期后病例狂飙,年轻人更易感染
新加坡2019年冠状病毒病例在两天农历新年假期结束后,出现了爆发性增长,当中以年轻一群人数最多。
确诊
数据显示,新增1万3046起本土病例中,20到39岁的病患人数就占了4546人,是病患人数最多的年龄层。至于12到19岁的病患人数则明显较少,报1352人,不过0到11岁的病患人数有1516人,是各个年龄层中人数第三多。
40岁或以上年龄层中,又以40到59岁的病患人数最多,报3408人,60到69岁有1311人,70岁以上病患则有913人。
必须一提的是,除了70岁以上年轻层,20到39岁和40到59岁这两个年龄层,涵盖年纪范围相对其他年龄层来得较广,横跨幅度19年。
其中,20到59岁的新增病患总和为7954人,占新增1万3046起病例的近八成。
(图:来源自网络)
专家指人数相对低
病危
针对单日新增病例飙升到 1万3046起,专家指出这些病例相信都是在农历新年期间感染病毒的。以整体数据来看,确诊病例虽激增但病危人数仍非常低,代表着新加坡疫情受控,居民不需担心。
早前的报告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毒株的潜伏期大约在三天,通报病例都是在农历新年期间感染的。农历新年期间聚会增加,人们流动量更高,感染的几率肯定增加,这是预料之中的事。
卫生部长王乙康上个月也在政府跨部门抗疫工作小组记者会上表示,奥密克戎病例会比德尔塔病例增加的幅度更高,新病例可能每两三天就翻倍,出现每天新增1万到1万5000起病例的情况。
本次感染显示,20到59岁的新增病患占大多数。这个年龄层的人大部分都是上班族,他们增加的同时就会造成感染几率增加。
活动
感染奥密克戎的第一和第二天传播力最强,但大部分的人都已经接种疫苗,所以症状轻微,很多人感染后的首两天没察觉异状继续活动,这样一来造成更多人受感染。
(图:来源自网络)
不过,虽然单日病例激增突破1万起,但相比之下重症患者很少,比率差距相当大是很好的现象,代表新加坡疫情稳定,无需担心,可以继续日常生活。
据悉,确诊人数对新加坡抗疫政策“越来越没有意义”,确诊数字包含的患者大多数已接种疫苗、出现轻微症状或无症状,从公共卫生角度来看这不是应该太过关注的。
专家们都认为当世界决定与病毒共存的时候,大家关注的重点不应该停留在确诊。病危、重症和死亡病例才是更重要的数据。
数字
目前需要氧气供给和住进加护病房的患者比去年德尔塔疫情时来得更低,这证明奥密克戎毒株引发的病情比德尔塔轻微。
由于这1万多起病例才刚染病,需等多一两个星期后再重新检讨加护病房数字是否上升,才能更好地判断新加坡的疫情。
(图:来源自网络)
103岁老妇误打四剂疫苗
103岁老妇被误打第四剂2019冠状病毒疫苗,错误是在完成接种的五分钟后发现,老妇在观察期间并未出现不良反应。
卫生部透露,这名老妇是在去年12月13日被保康医疗诊所的流动接种团队误打第四剂疫苗,三天后因肺炎和低钠血症入院,近一个月后在上个月10日死于肺炎。
工作人员在完成接种的五分钟后发现错误,宜康以及保康的团队延长了老妇的观察时间,而她当时并未出现不良反应。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