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害怕被卷入违法事件 反而被骗子玩弄于股掌间

2024-12-05     清禹     9428

所幸的是,他的家人发现他躲在上锁的房间里打电话长达一个多小时,怀疑他接到了诈骗电话。

于是他才想起要回电核实来电者的身份。果然,没有人接听他的电话,他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了此事。

他解释说:

“正如Grace所说,我们都是奉公守法的人,由于骗子所描述的犯罪行为很严重,我们感到非常担忧。骗子先是说我的iPhone被用来推销非法金融产品,后来又说银行职员诈骗所得的佣金已经汇入我的账户。结果,我就失去了判断能力。”

太害怕被卷入违法事件 反而被骗子玩弄于股掌间刊登在12月3日《海峡时报》言论版。上述两人的经历似乎都是因为过于害怕被卷入违法事件,以及太在乎自己的好公民形象,导致他们在听到诈骗者编造的指控时,内心充满了恐惧与不安?

由于他们过于在乎自身的良好形象,结果在面对骗子的指控时就变得顺从、不敢反驳,也不敢质疑对方的说法。

这种心理状态使得他们在情急之下失去了冷静分析的能力,甚至逐渐相信了骗子的谎言。

骗子正是利用这种心理弱点,一步步构建出一个看似合情合理的骗局,让受害者在强烈的压力下选择合作,比如转账、提供个人信息,甚至参与更多复杂的操作。

最终,受害者不仅蒙受经济损失,还可能因此经历深深的心理创伤。

要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警觉性,牢记基本的防骗常识。

例如:不要轻易相信陌生来电中的指控、不透露个人敏感信息,以及在紧急情况下,尽量暂停行动,向家人、朋友或相关机构寻求帮助。

保持理智与冷静,才是应对骗局的最佳方法。

金管局提醒公众,银行职员不会将电话转给其他政府机构,警方也绝不会要求公众汇款至所谓的“安全户头”协助调查。

欲了解更多反诈详情,公众可浏览ScamShield官网或拨打热线1799。公众也可拨打警方热线1800-255-0000,或到官网提供诈骗线索,所有信息将保密。

收到诈骗电话和信息已成家常便饭红蚂蚁几乎每天都会收到诈骗电话和信息,电话的另一头不是说他是从新加坡微信客服中心打来,就是说他是支付宝客服打来的。

说我之前开通了一项微信或支付宝保障,现在要续费,若要取消这项保障就得按照他的步骤来取消。说今天是最后一天,不然就得从新加坡银行扣钱了。

这群骗子连续换著不同的电话号码给我打电话,期盼有一天我会上当。

太害怕被卷入违法事件 反而被骗子玩弄于股掌间以前诈骗电话通常会以+65开头,不过现在的诈骗电话更逼真,都舍去+65,看起来难辨真假。(红蚂蚁提供)说真的,我收到这些电话的频率非常高,警惕心超级高的我有时都会自我怀疑,是不是真有此事,有关当局才会锲而不舍地打给我?

红蚂蚁也询问了身边的朋友,很多人最近都接到类似的诈骗电话。

所以,我们真的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才不会让骗子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