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场也是最后一场“新加坡小贩美食谈”前天在实龙岗花园大道49A熟食中心举行,参加的50位《8视界新闻网》读者和CAPITAL 958听众在活动开始前集体合照。(图:贺玉荣)
面对AI时代来临,是采用人工智能机器制作美食,还是保持传统的纯手工制作?实龙岗花园大道49A熟食中心三位摊贩,今天分享了他们对AI时代采用机器取代人工来烹制美食的看法。
这三位摊贩今天是在第二系列第四场,也是最后一场“新加坡小贩美食谈”上,应邀进行这项分享。这三位摊贩是“胜记香菇肉脞面”的林文俊、“实龙岗花园西菓面包店”的沈文龙以及“Alift Nasi Lemak”的莫哈末菲鲁之(Mohammad Firuz)。
林文俊说,人工智能能够帮忙加工一些食材,减少人工,但太多AI机器操作,肯定会影响食物的味道。
沈文龙认为“烹煮食物是没有捷径可走的,食物的品质不能下降。食客们都很厉害,一点点改变,他们都能吃得出来。机器做出来的食物和手工做出来的,吃起来的味道就是不一样。”
莫哈末菲鲁之更是反对把AI引进小贩食品的制作中,他说:“使用机器会减少食物原本的味道,食物的品质会受影响。我曾经试过用机器制作食物,口感和品质差太多了。用心烹饪的食物是带有感情的,人们吃的时候是能感受到的。”
据所知,面对AI时代来临,目前很多餐馆开始引进机器人,或者用机器来帮忙切菜,甚至炒菜或烹饪,以减少人力成本。但这三位在小贩中心经营不同美食的摊主,始终认为机器仍无法代替人,机器烹煮出来的食物,是会影响食物的品质和水准的。
除了谈AI与美食关系,这三位摊贩也分享他们从事小贩的心得、苦与乐,以及如何面对食材不断涨价的挑战。
三位受邀分享的摊贩分别是“胜记香菇肉脞面”的林文俊(左二)、“实龙岗花园西菓面包店”的沈文龙(右一)、和“Alift Nasi Lemak”的Mohammad Firuz(右二);左一为CAPITAL 958著名主持人邱胜扬。(图:贺玉荣)
专业人士转行做小贩
现年34岁的林文俊,在换跑道从事小贩前,是一名专业的财务从业人员,他的妻子是一名空姐。两人在四年前从林文俊岳父那里接手这盘小贩生意,专门售卖肉脞面,他拿手的招牌肉脞面是“鱼鳔面”,摊位前常常大排长龙。
53岁的莫哈末菲鲁之原本在IBM担任电脑工程师,因为喜爱烹饪,转行开始经营小贩生意,入行已有28年,专卖椰浆饭(Nasi Lemak)。他说,自己是吃货,喜欢吃美食,更喜欢烹饪。他的祖母擅长煮椰浆饭,他从祖母那里学了厨艺后决定自己开档经营。1995年在勿洛北开了第一个档口;实龙岗花园熟食中心是他的第二个档口。档口售卖的所有食材都是现买现煮现卖,绝对新鲜。
沈文龙(51岁),四年前从叔叔那里接手人气非常旺的 “实龙岗花园西菓面包店” 摊位,专门制作小面包和蛋糕,尤其是小面包,品种多达14种,有牛油、香蕉、午餐肉、花生、椰子、虾米馅等等,深受顾客喜爱。
全国商联总会为三位分享小贩摊主颁发纪念品,并一起合影留念。(图:贺玉荣)
对美食的热爱能战胜一切困难
谈到经营小贩面临的挑战,林文俊表示,原材料起价是他们最大的挑战;工作时间也长,每天至少工作12个小时,而请人也不容易。“还好,很多食客喜欢我们的食物,宁愿排长队,也要等我们帮他们煮一碗爱吃的肉脞面,给我们很多鼓励和信心。”
沈文龙以前自己经营小生意,因为叔叔腿脚不舒服,就过来帮忙,后来慢慢喜欢上了小贩生意。他说,“这几年食材涨价,利润越来越薄,但为了一直支持我们的顾客,我们一定会努力经营下去。”
莫哈末菲鲁之说自己热爱烹饪,采用的都是上好的米饭、新鲜鱼肉和鸡肉,很多顾客都爱吃。“我是用心和用爱来烹饪的,不仅仅是为了赚钱。哪怕赚得少一点,但顾客的喜欢和信任,让我们很有成就感。虽然食材涨价,我们没有起价,也没有收取打包费,希望更多食客能够来支持我们。”
未完待续,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