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作為一個高價值醫療科技產品的製造強國,其行業產值在過去十年間實現了顯著增長,從2012年的40億美元(54億新元)飆升至2022年的140億美元(188億新元)。這一成就的背後,是超過400家全球及區域性醫療科技公司的集聚,以及16,000名從業人員的辛勤工作。
這些公司不僅推動了當地醫療初創公司的蓬勃發展,還為醫療保健生態系統提供了寶貴的解決方案和創新支持。目前,新加坡的醫療科技初創公司數量已超過400家,較十年前增長了六倍。
眾多醫療科技巨頭落地新加坡投資建廠
新加坡製造的醫療科技設備在全球市場上享有盛譽,銷量不斷攀升。展望2030年,亞洲醫療科技市場的規模預計將達到2250億美元,在全球範圍內,新加坡的助聽設備市場份額達到七分之一,而基因晶片的生產更是占據了90%的市場份額。
眾多全球醫療科技巨頭選擇在新加坡建立世界一流的製造工廠。例如,安捷倫科技的生產基地就被世界經濟論壇列為全球燈塔網絡的一部分。新加坡的供應商生態系統充滿活力,為該國成為全球醫療科技製造基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這個生態系統中,有2,700多家精密工程及電子製造服務供應商,他們貫穿了整個採購和製造價值鏈。通過與這些本地供應商的合作,醫療科技公司能夠獲得一站式服務,從元件採購和子組件製造,到合同製造和自動化/工業4.0系統開發,實現全方位的覆蓋。
徠卡顯微系統公司,一家領先的顯微鏡和科學儀器製造商,選擇在新加坡建立其手術顯微鏡的全球生產工廠,並與當地企業合作,提供複雜精密加工和鈑金部件。新加坡不僅提供強大的採購和製造支持,還擁有旺盛的創新和研發能力,醫療科技公司可以與新加坡的供應商共同創新,開發新產品或改進現有流程。
馮氏精密機械與製造公司,一家新加坡本土的工程公司,自1982年成立以來,已從為石油和天然氣、電子、國防等行業提供金屬部件的製造商和供應商,發展成為與全球醫療科技客戶合作設計和開發高端醫療設備,如內窺鏡和手術電動工具的合作夥伴。
新加坡政府聯通全球 打造優渥營商環境
新加坡的本地供應商通過與全球醫療科技公司的長期合作,已在質量保證和合規性方面建立了良好的聲譽,能夠滿足包括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和日本醫藥品醫療機器綜合機構(PMDA)在內的主要出口市場監管機構的要求,這對於受到嚴格標準和法規約束的醫療科技行業來說至關重要。
新加坡致力於成為亞洲領先的醫療科技中心,吸引全球公司在那裡持續創新,升級製造,推動端到端解決方案的商業化。憑藉其強大的供應商基礎、共同的創新文化以及對質量的重視,新加坡成為全球醫療科技製造商的理想合作夥伴,不僅助力它們在亞洲和全球市場的快速擴張,還為患者帶來了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