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日,國務資政李顯龍出席種族和諧行動論壇,發表了重要演講。
主持人:李資政,下周我們將慶祝新加坡的59歲生日。事實上,離慶祝僅有不到一周的時間。我們許多人都承認,在新加坡的種族關係方面,我們已經走過了很長的路程,但偶爾還會發生一些輕率種族主義事件,這仍然讓人擔憂。您認為在這方面情況會有所改善嗎?
李資政:我認為這是我們必須關注的問題。我們應該把它放在背景下來看,因為我們和諧共處的基本要求是在新加坡國家層面上有和諧的種族和宗教關係,回到非常基本的事情上——無論種族、語言和宗教,我們都是一個民族。因此,我們構建社會的方式,確保我們有平等、有精英主義、有公平對待,我們彼此尊重,彼此容忍,我們做所有這些事情,在新加坡,您可以期望作為個人得到尊重,無論種族、語言和宗教如何,都能得到平等對待。這是一個起點。
如果沒有這種基礎,那麼我可以在面對面時非常禮貌,但你會覺得這是一個非常不公正的社會。事實上,很多地方確實存在這種情況。但我認為總體上我們做得不錯。但同時,在個人層面上,我們必須確保以尊重的方式相互交往,理解彼此的敏感性,不要擦槍走火,避免冒犯對方。這就涉及到輕率種族主義的問題。如果你看看我們過去幾年發生的事件——人們僅僅因為種族或宗教而責罵他人,有時人們發生衝突,決定發表一些激烈言論,引發群情激憤。或者可能是宗教問題,在談論自己的信仰時貶低其他信仰。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我們必須表示不贊成,如果是惡意行為,我們必須堅決予以制止。我們不能接受這種行為。這不僅僅是某種事情發生了我們就走開了。我們已經這樣做過了。但同時,我們必須以一種審慎的方式回應,必須看清具體情況。因為如果在公共場合,如果有很多人在場,你言辭激烈,可能會冒犯到很多人。這會引起極大的憤慨。如果你在朋友之間,彼此感到舒適,你們在聊天、開玩笑,可能會說一些無意冒犯的話,但卻可能引起冒犯,你自己可能並不意識到。那麼該如何回應呢?難道我應該回家發個帖子說某某昨天對我說了這個,我們當時是三四個人的一組,我對此感到憤怒,然後大家也跟著感到憤怒,分享你的憤怒,還是應該站出來說,「抱歉,也許你不是有意的,但我覺得這不好、不有趣、也不酷,請不要這樣做」。
在這個過程中,彼此之間的理解會加深,從而避免冒犯對方。我認為我們需要能夠管理和調整這一點,這不僅僅是書本知識,更是一起成長、互動的過程。我們要討論這些話題,包括在 OnePeople.SG 的 種族和諧行動對話中,這樣才能提高敏感性,自然地知道該怎麼做。
但我也想說,我們不應該變得過於敏感。因為如果你觀察西方國家的現狀,現在有一種情緒,即過於小心,以免冒犯任何人。有時他們甚至會說:「我將要說一些你可能不喜歡的話,如果你不想聽,請在我說之前離開房間。」這樣一來,生活變得非常疲憊,我認為這既不成熟也不實際。我們應該在理解的基礎上做到互相包容,我尊重別人,但同時也保持自我。我能夠和諧相處,是因為我們根本相信自己是新加坡人。我認為我們應該採取這種方式。問題會完全解決嗎?可能永遠不會。但我們是否應該繼續努力?答案是肯定的。
KS丨編輯
HQ丨編審
新加坡總理公署丨來源
黃循財臉書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