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國務資政李顯龍出席種族和諧行動論壇,回答了主持人的問題。
主持人:謝謝你,李先生。我想從兩個層面來思考您提出的一些問題或觀點。一方面是務實層面,另一方面是情感層面。有人認為,真正的種族和宗教理解,需要在情感層面上建立聯繫。您認為在新加坡,我們是否可能在這方面有所欠缺,即情感上的聯繫?
李資政:我認為情感聯繫必須來自個人關係。這不是一種抽象的東西。我尊重你,了解你的歷史、文化和宗教,因此對你懷有尊重。這是一個層面,但更多的是知識上的理解。但真正的情感聯繫意味著:我有不同信仰、不同種族的朋友,我認識他們的家庭,與他們互動,慶祝他們的節日,他們也參加我的節日,我們一起用餐,了解他們的父母,一起成長,一起服兵役。我認為正是這些情感紐帶,使我們作為新加坡人有所不同,並幫助我們克服了本可能非常困難的種族關係問題。
你在組屋區長大,這裡都是綜合性、多種族的社區。你上學時,大機率也是綜合性、多種族的學校,因為這些社區本身就是多種族的。我們生活在混合的社區中,工作也是如此,度假也是如此。我認為這就是為什麼新加坡人變得與眾不同的原因。這也是我們與新到的移民,或與我們種族相同但生活在其他國家的人不同的原因。
我曾經遇到過一位外國領導人,我試圖向他解釋我們是新加坡人,我們是多種族的,並且我們已經成為了新加坡人。我告訴他,我們有新加坡華人,而我們與中國的華人不同。我們有新加坡馬來人,而我們與馬來西亞的馬來人不同;印度印度人和新加坡印度人也是如此。他聽不懂我在說什麼。他轉向他的翻譯問:「中國的中國人,這是什麼意思?」新加坡華人他能理解,但「中國的中國人」是什麼意思他不明白。但新加坡人理解這一點,這就是讓我們成為一個國家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當移民來到這裡時,他們需要付出努力,而我們也必須努力去彌合這個差距,使他們適應新加坡社會的原因。現在我們談到的是種族和宗教問題。移民的問題我們稍後再討論。
KS丨編輯
HQ丨編審
新加坡總理公署丨來源
黃循財臉書丨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