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蕩蕩的機場,冷清的市場,冠病疫情高峰時的這番景象已成歷史,城市再現生機活力。但下次疫情何時爆發無法預測,時刻準備就緒成為關鍵。
衛生部傳染病管理司高級司長李堅明教授說:「如果舉例來看,冠病疫情的經歷和早期在2003年時SARS的經歷,它們都是冠狀病毒,但它們傳播和呈現的方式,以及應對措施卻大相逕庭。因此我們的應對系統要靈活、敏捷,這對於應對未來疾病X非常重要。」
李教授補充,未來疾病X可能是已知或未知疾病,病症或許多樣化,政府各系統和整個社會需協調應對。例如今年當局在處理惹蘭紅山肺結核感染群時,就使用了冠病期間研發的登記平台通知居民檢測結果和後續通知,同時確保各項信息快速持續傳播,避免錯誤消息在人群中紮根。
另外冠病的經驗也讓政府意識到增強醫療系統應對能力的必要性,除了滿足平日保健需求,也能快速調整應對疫情的爆發,這就包括保持隔離設施就緒,強化關鍵物資如疫苗的供應鏈韌性,以及醫療工作者有能力應對不時之需。而其他措施如旅客入境健康申報,和在高危醫療設施戴口罩,並持續推出和更新冠病疫苗也是未雨綢繆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