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一直是海外華人最為集中的地區,約有3600萬華人,占全球海外華人總數的約68%。
尤其是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等國家,更是聚集了相當多的華商。據說這5個國家的華商資產加起來,占整個東南亞華商資產的90%以上。
今天,萬事通和大家介紹的丁家駿,是一位胸懷赤子之心,心系桑梓之情的旅泰華商,他的事跡讓人欽佩!
清朝名臣後代
曾在新加坡留學!
在泰國的華人圈、在廣東梅州,泰國石油巨子丁家駿的故事,總是催人奮進,激勵人心!
出生於1909年的丁家駿是清末名臣丁日昌第五代裔侄孫、抗日愛國將領丁培綸的侄子。
少年時期的他,十分尊敬長輩,沉迷學習,熟讀《千字文》、《幼學》、《四書五經》以及丁日昌的珍本秘籍,這些書為他日後創業及待人處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時光荏苒,很快他就到了上中學的年紀,背上了行囊離開家鄉前往縣立豐良中學(現順縣第一中學)念書,後來又轉到了汕頭私人教會創辦的礐光中學。
在汕頭求學期間,一直住在「汕頭小公園」曾厝祠。他的叔叔丁培綸在抗戰結束後,從廣州舉家回汕頭時,也是居住於此,故而曾厝祠又有「丁公館」這一美名~
說到丁家駿的求學生涯,其實他與新加坡也有不解之緣!
在從礐光中學畢業後,他遠赴新加坡英華文學院深造。畢業後在一個由英國商人創辦的雅得利洋行工作了3年。
隨後,被派往香港一廣州擔任亞細亞石油公司營業部經理。
但很快抗日戰爭就爆發了!他毅然決定放棄現有的優渥生活棄商從軍。
回到中國後,進入黃埔軍校接受訓練,從軍事委員會外語訓練班畢業後,出任重慶中美合作所中校翻譯聯絡官、中央警官學校特訓教官。
1945年日本投降後,他回到了自己熟悉的商業領域,出任廣州亞細亞石油公司董事長、商會委員。
1994年6月16日,在黃埔軍校建校70周年暨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10周年大會上,有關部門領導和黃埔同學合影。左起:萬紹芬、胡立教、張震、丁家駿、洪學智
也是因為有這段在黃埔學校念書的經歷,所以在後面前往泰國經商後,出任了旅居泰國的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
丁家駿超絕事業運
泰國創業成石油大王!
在擔任亞細亞石油公司董事長、商會委員3年後,丁家駿決定自立門戶,創立了豐順煤油公司、豐裕隆煤油行,還被友商們推舉成為了廣州煤油公會理事長。
他的新事業發展的不錯,很快就到了1951年,在這一年裡,他在香港也創辦的煤油公司。
事業蒸蒸日上,有過在跨國公司工作經驗的他不甘心只在國內發展,在1951年年底奔赴歐洲考察市場。最終決定次年旅居泰國,創辦了鼎鼎大名的泰油貿易公司。
要我說,丁家駿真的是超絕事業運的代表!
在泰國創業沒多久,堅信「信譽比什麼都重要」的他主抓業務與製作產品的先進技術,把好產品質量關卡,就獲得了美國潤滑油品牌「賓塞」、西雅圖巴達石油公司在東南亞的代理權。自此屬於他的時代開啟了!
公司轄下賓賽滑機油調和廠一角
在泰國創辦了多家公司,擴大自己的業務。於挽紅縣創辦了「賓塞」石油服務中心,在北欖府投巨資建造了一座占地16000平方米現代化大型潤滑油及油脂調和工廠,年產量4萬多噸。
另外還在曼谷機場附近建設「賓塞」油站、拖拉機展銷部、開展汽車、機械維修服務。由於產品質量過硬,廣受客戶喜愛,遠銷日本、香港、寮國、緬甸、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台灣、黎巴嫩等國家和地區。
就此,他成為了泰國石油巨子!
但他的野心絕不止於此,仍然在不斷拓展自己的商業版圖。
代理了荷蘭的牛油產品、日本拖拉機、英國特強耐電池以及泰國土特產出口業務,為泰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公司管理上,他也很有一套,以優厚待遇選用了10名推銷員,在各地都設立了代理商,形成了巨大的銷售網絡,產品銷售量年年遞增。
由於他對於外界訊息的敏感度很高,所以非常重視產品宣傳,公司每年的收入都能夠達到10多億泰銖(約合¥2億、新幣4.3千萬)!
丁家駿還任泰國天華醫院副董事長,為該醫院盡力30多個春秋;資助泰國曼谷的華僑醫院、朱拉醫院、是里叻醫院、警察醫院等。由於丁家駿對泰國醫療業的傑出貢獻,泰國紅十字會於1967年授予他「一等勳章」和多次榮獲泰皇陛下御賜勳章,以感謝丁家駿在救死扶傷的事業中所做的貢獻。
成泰國石油大王后
不忘投身教育為世界各國輸送人才
開辦獎助學基金
丁家駿在泰國事業有成,他秉承了先祖丁日昌的精神、旅泰先輩意願,奔波在泰國各社團之間,團結鄉親,在1963年創辦了豐順會館,
他在豐順會館任職期間,主抓泰國華人教育事業,創辦了華僑崇聖大學,在1975年創辦了獎助學基金,凡是學業成績優良者都可以獲得獎學金。
華僑崇聖大學
在1975年,中泰正式建交時,他協助建立的中國大使館,為大使館提供了多方面的方便,通過豐順會館與中國建立貿易合作關係,在貿易合作往來~
1997年2月19日,丁家駿老先生在泰國曼谷與世長辭,享年89歲。丁家駿以祖國進步、民族繁榮為動力,懷揣愛國愛鄉情,致力於中泰友好及經濟、教育、文化交流,楷模當代,垂範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