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嬤的「愛情」故事你見過嗎?
最近,新加坡一對年齡
相差30歲的「情侶」
因為「虐老傷人案」上了法庭!
男方因求愛不成
竟將女方傷至醫院
萬萬沒想到
原來老年人的情感生活
也如此的危險……
從「禁忌之愛」到互相傷害
最近,新加坡一起離奇的傷人案件震驚大眾!一位38歲的男子,與年長他30歲的女友(68歲)上演了一出「老少戀」的戲碼。然而,這並非是一場感天動地的忘年之戀,反而還引發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暴力事件!
據悉,情侶倆人當天相約一起喝酒聽音樂,酒過三巡,他倆大膽地在屋頂花園「親密互動」。沒親密一會兒阿嬤便表示身體不適,叫停了親昵行為。可是男方意猶未盡,在兩人回到組屋樓下時,男方再次上前糾纏,遭到了阿嬤的嚴厲拒絕。
這場爭執迅速升級成了肢體衝突……情緒失控的男子被拒絕後惱羞成怒,猛地將阿嬤推倒在地,導致阿嬤頭部、臉部多處受傷,肋骨骨折,不得不在醫院躺了整整16天接受救治。
暴力行為不僅讓阿嬤進了醫院,也讓男子被告上了法院。在法庭上,男子被指控蓄意傷害致他人重傷罪,被判處了11周的監禁。這場不可思議的「老少戀」,最終以鬧劇收場。
這個新聞事件在網上傳播後,大眾紛紛感嘆太奇葩!一方面奇怪男子是不是有「戀母情節」,竟然同能當自己媽媽的人談戀愛;另一方面認為倆人既然成為了情侶,還能因親密行為發生肢體衝突,男子也沒有考慮女友的年邁身體問題!
其實,我們靜下心來認真思考會發現:無論是其他地方,還是新加坡,社會對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是漠視的,仿佛老年人的生活就只剩下吃喝拉撒。終日疲於奔命的年輕人無暇關心老年人的思想,他們只會覺得:你已經老了,哪裡需要男歡女愛?你已經老了,再也跟不上時代的節奏……
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不被關注
老年人情感需求不被重視的情況由來已久。2021年發布的《新加坡華人健康調查》對近2萬名老年人進行了訪問研究,結果顯示有6%的受訪者感覺被社會孤立。
這種「被孤立感」不僅限於獨居老人,即使有人陪伴,老年人仍然可能感到孤獨無助。有78.8%的老人是和伴侶或孩子一起生活,還有6.8%的老人是和親戚朋友住在一起,他們依然感覺得不到情感支持。
很多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低,加上隨著年齡增大,逐漸退出社會勞動、健康狀況持續變差等原因,會漸漸縮小活動範圍,甚至有些老人整天呆在家裡,不會出門。這樣一來,老年人和他人的關係無法維持,漸漸和社會失去聯繫。
雖說有人同住的老人也會感到孤獨,但是「獨居」仍然是最可能導致老年人社會脫節的因素。很多獨居老人缺少和社會的聯繫,不要說得不到情感支持,甚至會導致另一種可怕的現象——孤獨死!
孤獨死是指獨居人士獨自在家中去世,往往要等屍體腐壞到一定程度後,才被發現死亡,因此孤獨死的現場常常慘不忍睹。新加坡2023年,僅在前四個月就發生了11起孤獨死事件,其中大多數為獨居老年人。
圖源:redants.sg
新加坡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65歲及以上公民占比已達到19.9%。如果我們再不加強對老年人的關懷,上述慘劇會發生得越來越頻繁。那麼,我們怎麼做才可以有效減少這類事件的發生呢?
新加坡應對老年人情感問題
針對老年人脫離社會的問題,我們可以從社會、家庭和老年人個人三方面入手,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一) 社會層面
1、加強社區人文關懷:新加坡的組屋在設計之初就設置有老年活動中心,也會組織老年人進行各種文娛活動,讓老年人有機會走出家門,交點新朋友,從心理健康層面給予老年人關懷。
2、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社區可以利用志願服務幫助老人解決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問題,例如新加坡當前醫療改革的重心是預防疾病,社區可以組織本區的老年人定期體檢,將疾病扼殺在搖籃里。
(二) 家庭層面
1、加強家庭溝通:家庭是老年人最親近的社交圈,新加坡的很多年輕人在周邊國家工作,回家的時間不多。對此子女們要有自覺多和老人聊聊天,了解他們的需求和感受,多陪陪他們。
2、帶領老年人參與家庭生活:可以讓老年人多參與做飯、看電影、出國旅遊等等活動,讓他們覺得自己沒有被家庭拋棄,在家中還有價值,這樣他們就不會覺得孤單了。
3、提供必要的支持:對於獨居或行動不便的老人,子女們更要注意,提供日常生活的照料和醫療服務是必須的。
(三) 個人層面
1、保持身心健康:新加坡政府於2023年7月推行「健康SG計劃」,鼓勵民眾成為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老年人要有注重身心健康的自覺,養成適當鍛鍊、合理飲食、充足睡眠等有益健康的生活習慣。
2、多走出家門:老年人要主動走進社會,比如積極參加社區活動,結交新的朋友,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另外,也要培養新的興趣愛好,比如養寵物、聽音樂、讀書之類的,讓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3、學會求助:遇到困難或問題時,老年人不要怕麻煩別人,要學會及時向家人、朋友或社區組織求助。要知道,自己硬扛的結果可能是給大家帶來更多麻煩。
老年人不是透明人
他們為社會、家庭
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精力
晚年時理應得到我們的善待
為老年人創造一個
更加溫馨、和諧的社會環境
提供更多家庭的關愛和陪伴
讓他們的晚年生活
更加充實和幸福
是每個都會老去的人應盡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