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傳媒英文新聞網CNA報道,根據陸路交通管理局的數據,涉及個人代步工具的事故從2019年的144起,銳減到今年上半年的六起。此外,這類工具的數量也從7萬3000多輛,減少到5200多輛。
專家認為,數據表明禁令取得了一定成效。儘管如此,仍有居民的主觀安全感沒有明顯提升。
有受訪的個人代步工具使用者仍然選擇違規騎行,並歸咎於現有騎行路線連貫性不足,難以完全合法騎行。
也有居民反映,儘管加強執法,但人行道安全問題仍存在,部分違規者轉向使用其他設備,如電動腳踏車(PAB)、包括輪椅、電動輪椅或電動代步車在內的行動輔助車(PMA),引發新的安全隱憂。
今年3月,交通部接受了活躍出行諮詢小組(AMAP)的建議,預計明年實施相關法規,包括只允許有醫療需求證明的用戶使用行動輔助車,和限制時速。
陸交局表示,將繼續擴大騎行網絡,計劃在2030年實現1300公里騎行路徑的目標,以推動可持續出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