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10月,点对点日均载客量同比增加约3%,达到63万趟次。不过越来越多乘客使用手机应用叫车,导致在路边载客的德士趟次同比下跌15%。
记者上午走访碧山一带商场的德士站, 据观察,半小时内 有超过十辆私召车前来载客, 而德士只来了两、三辆。
一名司机说:“(会不会很多人在路边叫车?) 没有,没有人, (完全没有?)很少 都是老人就对了。”
另一名司机则说:“没有人要坐德士了, (百分之多少是叫应用的?)90%啊。”
一名司机说:“如果你在德士站,要等15分钟左右, 赚生活费而已,要发达很难。”
陆路交通管理局数据显示今年10月, 通过应用叫车的载客量有所上升, 每天平均载客趟次 从去年同期的约53万次, 增加到今年的约56万次。
而在路边载客的趟次则呈下降趋势。 每天平均载客趟次从去年10月的约8万次, 减少到今年约6万8000次。
一名乘客说:“如果有时叫不到私召车, 我就会想办法拦截德士。”
另一名乘客说:“手机叫车有时高峰时段没有车, 等到高峰时多钱了它的车就来。”
另外,截至今年10月 德士司机职业执照持有者 同比下降近1.6%, 达到约9万个。 至于私召车司机职业执照持有者, 则增加了大约1.2%, 达到超过5万4000个。
新加坡理工大学工程系副教授周毅博士说:“私召车除了一个方便性来讲, 它其实背后隐藏的是大数据模型。 公司通过他们数据的计算和模拟, 能够更快地匹配到出行和德士的服务。 从可行性或是可持续发展来讲 其实这也是更好的。”
新社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黎华德表示, 路边载客服务对不会使用召车应用的群体, 尤其是年长者至关重要。 他认为政府可帮助这些有需要的人, 掌握应用召车技能, 或通过补贴及支持, 确保德士业者继续提供路边载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