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隔天早上才看醫生?去住家附近的24小時診所?還是去公共醫院的急診部?
如果病得不嚴重,相信多數人會選擇第一個選項。
要是有一台24小時的自助看診機,有醫生在凌晨時分為你遠程看診,看完病還可以直接開藥和簽發病假單,聽起來是不是很方便?
意外的是,新加坡目前只有一台這樣的機器,設立了將近一年卻無人問津。
為何不設在組屋樓下?這台名為「Dr Kart」的看診機,就設在淡濱尼2道的殼牌(Shell)油站內。
該油站的員工告訴亞洲新聞台,過去一年來幾乎沒見過有人使用這台機器,只有少數駕車人士因好奇而停下來看看。
(有那麼多地點可以選,偏偏設在油站,沒開車的人當然不會發現啦!)
根據亞洲新聞台記者的試用經驗,整個看診過程不到八分鐘: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藥價只需2新元,諮詢免費。
(換做是24小時診所,就遠不只這個價錢了……)
值得注意的是,藥劑師是不能簽發病假單的。
如果需要病假單,就得等到晚上11點至隔天清晨7點,有醫生值班時才可處理。
媒體報道在網上傳開後,網民的討論似乎都圍繞著同一點:僱主是否會接受看診機開出的病假單?
看診機已獲衛生部和衛生科學局認證,開出的病假單也受學校和企業承認。
RxMedz接下來計劃將看診機推廣到更多油站、購物商場和住宅區。
設在住宅區就對了嘛!
2022年,另一家醫療科技公司SmartRX曾在實龍崗一帶的組屋樓下設立藥物販賣機,讓居民透過螢幕諮詢藥劑師,費用介於5至12新元,據說反應不俗。
要將醫療服務帶進社區,為居民帶來更大的便利,這樣的做法或許更有效。
自助看診機也屬於遠程醫療的一種,因此自助醫療服務業者也須採取措施避免誤診,防止人們濫用藥物和病假單。
尤其在過去幾個月,遠程醫療業者未與病患通話就亂開病假單的違規行為,已引起衛生部的密切關注,也影響了一些公眾對遠程醫療的信心。
新加坡規模最大的遠程醫療平台之一Doctor Anywhere日前宣布裁退45名員工,相信也跟營業虧損有一定關係。
其實,有了遠程醫療服務,從看診、付款到取藥都可以足不出戶,也能省下來回診所的舟車勞頓。
然而,便利的背後也隱藏著一系列潛在風險,尤其是診斷上的局限。
醫生無法透過螢幕觸診或聽診,若病患誇大病情或有所隱瞞,醫生就無法準確判斷,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延誤治療。
或許因為如此,隨著年底流感季節來臨,仍有許多病患選擇前往診所看病。
衛生部網站的最新數據顯示:
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到綜合診療所求醫的人數,從11月最後一周的2323人,增至12月第一周的2450人。
要如何提高新加坡人對遠程看診的接受度,讓它成為醫療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潛在隱患,就要看當局怎麼推動和監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