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助看診機無人問津? 新加坡人買藥拿病假更習慣去診所

2024-12-20

凌晨三點鐘,突然身體不舒服,蟻粉會怎麼做?

等到隔天早上才看醫生?去住家附近的24小時診所?還是去公共醫院的急診部?

如果病得不嚴重,相信多數人會選擇第一個選項。

要是有一台24小時的自助看診機,有醫生在凌晨時分為你遠程看診,看完病還可以直接開藥和簽發病假單,聽起來是不是很方便?

意外的是,新加坡目前只有一台這樣的機器,設立了將近一年卻無人問津。

為何不設在組屋樓下?這台名為「Dr Kart」的看診機,就設在淡濱尼2道的殼牌(Shell)油站內。

三更半夜要看病還得去油站?(海峽時報)連住在附近的居民都不知道它的存在,直到一名網紅介紹後,才吸引媒體爭相採訪。

該油站的員工告訴亞洲新聞台,過去一年來幾乎沒見過有人使用這台機器,只有少數駕車人士因好奇而停下來看看。

(有那麼多地點可以選,偏偏設在油站,沒開車的人當然不會發現啦!)

根據亞洲新聞台記者的試用經驗,整個看診過程不到八分鐘:

  • 掃描身份證

  • 填寫電郵地址

  • 拿起電話筒,與螢幕上的醫生或藥劑師進行視頻看診

  • 付款後從機器下方取藥

  • 電子病假單會通過電郵寄出

(Dr Kart網站截圖)如果擔心電話筒上有病毒,可以用機器旁的濕紙巾消毒。(亞洲新聞台截圖)試用機器的記者佯裝肚子痛,值班的藥劑師花了五分鐘仔細詢問症狀後才開藥。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藥價只需2新元,諮詢免費。

(換做是24小時診所,就遠不只這個價錢了……)

值得注意的是,藥劑師是不能簽發病假單的。

如果需要病假單,就得等到晚上11點至隔天清晨7點,有醫生值班時才可處理。

媒體報道在網上傳開後,網民的討論似乎都圍繞著同一點:僱主是否會接受看診機開出的病假單?

(Reddit留言截圖)針對網民的顧慮,生產Dr Kart自助看診機的醫療科技公司RxMedz澄清:

看診機已獲衛生部和衛生科學局認證,開出的病假單也受學校和企業承認。

RxMedz接下來計劃將看診機推廣到更多油站、購物商場和住宅區。

設在住宅區就對了嘛!

2022年,另一家醫療科技公司SmartRX曾在實龍崗一帶的組屋樓下設立藥物販賣機,讓居民透過螢幕諮詢藥劑師,費用介於5至12新元,據說反應不俗。

要將醫療服務帶進社區,為居民帶來更大的便利,這樣的做法或許更有效。

在組屋樓下設立藥物販賣機,能為居民帶來更大的便利。(海峽時報)便利背後潛藏風險 遠程醫療仍須監管衛生部數據顯示,新加坡目前有3500家門診醫療業者獲准提供遠程看診服務。

自助看診機也屬於遠程醫療的一種,因此自助醫療服務業者也須採取措施避免誤診,防止人們濫用藥物和病假單。

尤其在過去幾個月,遠程醫療業者未與病患通話就亂開病假單的違規行為,已引起衛生部的密切關注,也影響了一些公眾對遠程醫療的信心。

新加坡規模最大的遠程醫療平台之一Doctor Anywhere日前宣布裁退45名員工,相信也跟營業虧損有一定關係。

其實,有了遠程醫療服務,從看診、付款到取藥都可以足不出戶,也能省下來回診所的舟車勞頓。

然而,便利的背後也隱藏著一系列潛在風險,尤其是診斷上的局限。

醫生無法透過螢幕觸診或聽診,若病患誇大病情或有所隱瞞,醫生就無法準確判斷,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延誤治療。

或許因為如此,隨著年底流感季節來臨,仍有許多病患選擇前往診所看病。

衛生部網站的最新數據顯示:

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到綜合診療所求醫的人數,從11月最後一周的2323人,增至12月第一周的2450人。

每到年底流感季節,診所外一定大排長龍。(海峽時報)值得關注的是,面對人口老齡化和醫護人員短缺,遠程醫療未來幾年料將更加普及。

要如何提高新加坡人對遠程看診的接受度,讓它成為醫療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是潛在隱患,就要看當局怎麼推動和監管了。


相关文章

  • 新山無國籍老婦冠病惡化 醫院拒收 家屬求助無門
  • 翻牆撬門即得手,公寓保安如虛設 新加坡人成了竊賊眼中的軟柿子?
  • 新幹線客運量飆升 日鐵擬靠AI應對人力短缺與成本壓力
  • 泰警曼谷港口繳獲238噸非法進口電子垃圾
  • 英國科學家展開海洋碳吸收試驗 讓海洋能重新吸收更多大氣中二氧化碳
  • 美國科研人員研發昆蟲般大小彈跳機器人 有望提高救災工作效率
  • 本地手足口症病例一周內每日平均達到61起
  • 馬國失蹤富太案 富商丈夫被警方逮捕助查
  • 柬埔寨種植園發現遺留炸彈 逾百枚仍未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