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厘載客工再奪人命 相關禁令卻依然遙遙無期

2024-12-21

馬路如虎口,對日復一日坐在羅厘後方往返工作地點的客工,更是如此。

本周日(15日),新加坡又發生了一起嚴重羅厘事故,坐在後方車斗的一名40歲客工當場傷重不治。

公眾拍攝的現場照片顯示,兩名全身沾滿鮮血的客工在事發後躺在路旁草地,羅厘後方的車斗血跡斑斑,一人倒臥在裡頭。

客工援助組織ItsRainingRaincoats(簡稱IRR)在臉書指出,據他們了解,羅厘車斗的一個重型工具箱砸到了40歲死者身上。

新加坡統計局資料顯示,截至10月為止,今年已有四人因羅厘相關意外身亡,另外有380人受傷。

在2023年,有一人死亡,449人受傷;2022年,又六人死亡,351人受傷。

意外頻發,使建築業者用羅厘載送客工的做法,多年來飽受抨擊。

去年7月,本地曾連續兩天發生涉及羅厘的車禍,造成包括客工在內的37人受傷。

事發後,超過100個團體及個人發出連署聲明,呼籲政府禁止企業繼續使用羅厘載送工人。

不過,25個本地商會也聯合發表聲明,稱若禁用羅厘載送工人,恐將給中小企業帶來挑戰,包括成本上升。

新加坡交通部和人力部等多個部門當時則回應稱,當局理解安全接載工人的重要性,但也明白若全面禁用羅厘載人,將給企業帶來挑戰,因此不會強制禁止他們這麼做。

不過,為了儘可能保障客工安全,當局還是在禁止羅厘載人以外,採取了其他措施,以降低羅厘載送工人的風險,包括:

  • 羅厘車斗運載的貨物必須確實安置好,以免危及載送的工人和其他道路使用者;

  • 羅厘車速不能超過每小時60公里或相關路段的限速,視何者為低,羅厘也將分階段安裝限速器;

  • 載送的工人必須坐在遮雨棚範圍內;

  • 規定身兼羅厘司機客工的最低休息時數,若工作六小時,僱主須提供至少半小時的休息時間;

  • 載送過程中,必須指定一名「車友」坐在副駕駛座,確保司機保持警覺,安全駕駛。

然而,相關事故仍持續發生,這些措施恐怕只是治標不治本。

非政府組織如客工亦重(Transient Workers Count Too, 簡稱TWC2)經理郭超明向《海峽時報》指出:

「顯然,新加坡為了降低羅厘載送客工風險所採取的措施都不管用。」

從安全角度考量,羅厘後方的車斗,本就不該載人。

客工援助組織「情義之家」就強調,羅厘本質上根本不是載送工人的安全交通工具。

羅厘車斗的設計無法為載送的工人提供足夠的保護。(聯合早報)安全考量的另一面,是企業的成本考量。

不少業者辯稱,改用較安全的巴士載送工人不符合成本效益,可能面臨的問題包括巴士司機不足,巴士供應有限,同時也可能加劇公路的交通堵塞情況。

一些中小型企業也指出,他們常常需在一天之內,載送少量工人和工具穿梭於多個工地,使用巴士載送不切實際。

在安全與成本難以兼顧的情況下,現階段是否強制禁用羅厘載送工人已成僵局,當局在順得哥情失嫂意的情況下,似乎也傾向先保持現狀。

值得慶幸的是,部分業者已開始改用更安全的方式接載客工。

據《南華早報》報道,海峽建築集團(Straits Construction)的執行董事Kenneth Loo就指出,其公司已儘可能減少使用羅厘載送工人,並以巴士取代。

他們也通過直接在工地旁邊設置工人宿舍,省卻通勤需求。

Kenneth Loo認為,新加坡遲早會落實禁用羅厘載送工人的措施,關鍵只是在何時。

用羅厘載送客工往返宿舍和工地,是本地不少建築業者的慣常做法。(聯合早報)近年來,新加坡多次因羅厘意外奪走客工生命的悲劇不光彩地登上了國際新聞版面。

說難聽點,這種以剝削客工權益來節省成本的載送模式,是遲早必須處理的燙手山芋。

但那個「遲早」,不能只是無限期地延後。

為避免更多寶貴生命流失,新加坡是時候考慮為禁令設下明確時間表。

當局可以採取配套措施,在過渡期間為衝擊最大的中小型企業提供補助,新加坡社會也要儘早意識到,保障客工安全,意味著部分上升的成本將轉嫁給消費者。

新加坡經濟這些年來發展迅速,在人道主義方面,也該齊頭並進了。


相关文章

  • 獅城法拉利馬國失控撞車 全車燒成廢鐵車主幸逃命
  • 我國在「2025年世界最幸福城市」排行榜名列第三
  • 女兒一句「怕爸爸沒錢吃飯」 男子戒毒誓當好爸爸
  • 新加坡國際藝術節走入鄰里社區 勿洛市鎮廣場打造藝術盛宴
  • 歡慶185周年 福建會館辦慈善義跑吸引逾800人參與
  • 唐振輝抵達梵蒂岡 今將出席新教宗良十四世就職彌撒
  • 黃循財官宣:新加坡今年人均補貼高達數千新幣
  • 李顯龍親自安利的遛彎勝地以前竟是墓地?
  • Lady Gaga 新加坡演唱會明晚開唱!交通、周邊活動、注意事項最全攻略速碼